錢氏雖不高興自己不賣布,樊娘子便不肯捎口信,卻也不愿得罪她,便點點頭,道了聲謝,徑自帶著嬌姐兒出了門。
卻說此時林稹已經出了街口,正抱著布,四處張望。
為了不被那群閑漢糾纏上,林稹專往人多的地方去。
瞧見瓦片齊整的、是青磚房的,她都要敲開門來問一問。
“娘子,要買布嗎?”林稹抱著布笑盈盈站在門前,又忽而艷羨道:“娘子你這半月木梳背是哪兒買的?真好看,插在娘子頭發(fā)上,比畫上的神妃仙子還好看呢!”
梳合髻的婦人不由得漾出一點笑來。又見這小娘子稚弱,不像個壞人,便問道:“你這布多少錢?”
“不貴的,一尺只要九文錢。娘子你摸摸,自家織的麻布,結實耐磨,春秋穿起來正正好,便是夏天穿,苧麻也涼快?!?/p>
一尺九文是真便宜。布帛鋪里要賣十一文呢。別看就差兩文,哪個精打細算的人不在乎這個錢?
見她有些心動,林稹又笑盈盈道:“娘子若買得多,我再給娘子抹個零頭?!?/p>
那婦人就笑道:“我家里有剪子,你給我扯個三尺?!?/p>
林稹當場給她抹了兩文的零頭,臨走了還要送人家一句吉祥話:“娘子心善,保管能發(fā)大財!”
把人家逗的前仰后合。
林稹就這么一家一家的敲門賣。
她生得俏,瞳仁又大又亮,看人的時候就顯得無辜可憐。逢人就帶三分笑,話說得又好聽。就算有人不買,她也客客氣氣的。
到了半下午那會兒,林稹幾乎要把布賣光了,只剩下最后一尺兩寸。
她跑得渾身是汗,鬢發(fā)濕漉漉的搭在耳畔,臉也紅撲撲的。
掙錢真難啊。
有些人家暫時不需要買布,有的謹慎怕被騙不肯買,有的倒是貪便宜偏又要討價還價……十家里有九家不肯買,肯買的那家也多是買個一兩尺。
就這么費勁,到手也不過三百五十六文。
林稹也沒泄氣。
她抱著布,四處張望著,又走了好一段路。
“貨郎兒——貨郎兒——針頭針腦,五彩絨線——”
林稹眼前一亮,趕忙循著那聲音往前去。
前面有個挑高肩擔子,麻布綁腿、著平頭布鞋的貨郎,他幞頭上插滿了小旗、小風車、草編蛐蛐……
風一吹,小風車呼呼的轉起來。
有幾個對襟短衫的小童,像一群毛茸茸的小鳥,路都走不穩(wěn)呢,還巴巴的跟在他屁股后頭。
林稹看得發(fā)笑,趕忙喊道:“這位阿哥且等等?!?/p>
那貨郎聽見聲音疑惑的回頭,又見是個小娘子,趕忙放下擔子:“小娘子要買什么?”
“敢問阿哥怎么稱呼?”
“姓王,別人都喊我王三郎?!?/p>
“王三哥,我有樁生意想和你談。”林稹取出早已剪好的、一塊巴掌大小的布遞給那貨郎,“這是我家的布,一尺賣九文。若能賣出去一匹,我就給你五文的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