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女帝掌權之世
馮嘯莞爾:“三蝦,并非三種蝦,而是蝦籽、蝦膏、蝦身的合稱。蝦肚上的籽,刮下來,在小火上焙干。蝦仁囫圇著剝出來,以雞蛋清和細鹽攪打上勁。再擠出蝦頭里的紅膏。最后,也是最要緊的是,所有蝦殼不能丟棄,可在溫油里慢慢熬出蝦油,用來炒蝦仁與蝦膏。另置一鍋,寬湯滾沸,細面煮熟撈起,碼于碗中,蝦籽、蝦仁、蝦膏蓋在面上,這就是‘三蝦面’的名字來頭……”
馮嘯說到此處,身旁已有鄰家少年吸溜著口水,搶話道:“哎呀,吃起三蝦面,眉毛都要鮮掉,便是被人打耳光也舍不得放下碗去?!?/p>
游客夫婦聽本地土著如此繪聲繪色地描述,只覺齒頰微酸、涎液分泌,當即又打聽起城中做得正宗的館子來。
馮嘯與他們指點清楚,剛要俯身繼續(xù)網(wǎng)蝦,卻見家中老仆昆叔,匆匆尋來。
“二娘子,快快回宅,翰林歸家了,說是來指點弟妹們的功課。”
馮嘯不慌不忙地背起蝦簍,跟上昆叔,幽聲喟嘆:“可惜,湖里還有那么多肥蝦,我方才撈上來的,只夠做一頓?!?/p>
“嗚喔,嗚喔……”大白鵝馮不餓,似也心有不甘,揚起脖子叫喚兩聲,搖搖擺擺地跟上主人的步伐,回家。
……
馮府,原本是劉府。
如今花甲歲數(shù)的縣主馮雅蘭,當年出閨閣時,嫁的是皇親劉氏的一位小郎君。
身為劉氏妻的馮雅蘭,卻又被封縣主,夫家的門庭也被換成了她自己的姓氏,追源溯頭,與女帝劉昭奪位有關。
三十年前,劉昭還是二八年華的少女時,就已提槍上馬,跟著父親的劉家軍四處征戰(zhàn),為大越開疆拓土,并在十八歲那年,嫁給了父親手下的悍將吳英。
劉家軍為大越收復了北至滄州的故地。
劉昭的父親卻戰(zhàn)死在陣前。
劉家軍凱旋,船行至錢州城外的運河稅關處,水面飄來一只大木箱。軍卒撈起,但見箱蓋上刻著個“吳”字,箱子里則是一襲明黃色的五爪龍袍。
劉軍各支主帥紛紛跪于船頭,向吳英高呼“主上”,劉昭則順勢將黃袍,披于丈夫肩頭。
三日后,大越國的李姓幼主退位,得到優(yōu)待,移宮別院。吳英成為新任國主。
安排了一場“木箱黃袍”戲碼的劉昭,希望大越效仿敵國北燕的規(guī)矩,自己能與丈夫一樣,共登朝堂、并肩理政。
吳英卻不僅不兌現(xiàn)黃袍加身前對妻子的承諾,反而使出娶妃封爵等手段,扶持劉姓以外的文武臣子,逐漸削弱劉昭與劉家軍嫡系的勢力。
上馬能血戰(zhàn)、下馬能弄權的劉昭,哪會坐以待斃。
她暗中派出自己這一族的子侄,從瀛洲、嶺南物色異域風情的美人,送給接掌兵權的小叔子、大都督吳蓉,靜待時機。
不久,積攢了一陣國力的北燕,又頻繁騷擾大越邊境。
吳蓉領兵北伐前,劉昭密令安插的美人毒殺了他,借機勸丈夫吳英御駕親征、鼓舞士氣。
越國軍隊渡過黃河,剛與北燕兵鋒相接,劉昭的親信,就在背后放冷箭,射殺了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