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引四年,豫州六月飛雪,氣溫驟降,凍死凍傷人畜無數(shù)。
無知民眾受人蠱惑,以為本地出現(xiàn)冤案,死者不能瞑目,一時間謠言四起。
當時州府衙門剛剛問斬一名采花大盜,此人名為柳上溪,江湖諢號孔雀公子,流竄于各州府間數(shù)年,玷污良家女子無數(shù)。
只因恰逢其會,而此人又生得一副好皮囊,便有好事者稱其無辜,是州府衙門抓不到正主,為了交差找人栽贓替死。
一時間民意洶涌。
更有甚者借此機會聚眾鬧事,打著伸冤的名號帶人上門逼問受害人家。不少女子沒被孔雀公子玩死,反倒是被這些所謂伸張正義之人逼得懸梁自盡。
事后查明,孔雀公子是罪有應得,明正典刑。六月飛雪是有妖王現(xiàn)世,與冤案無關。至于那些聚眾鬧事者,則是被邪修蠱惑心智,最后大多不得善終。
頗有種后世人肉網(wǎng)暴帶節(jié)奏的意思……
后世每日熱搜激起的網(wǎng)民狂歡,除了給帶節(jié)奏的水軍加餐和發(fā)泄情緒之外,似乎也產(chǎn)生不了什么實際作用。
但在這個世界,思想具有神秘的力量。
民眾的思潮,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很有可能會演變成恐怖的災難。
王云霄想起小劉護士第一次上課,在黑板上寫下的三句話。
“世界由維度組成?!?/p>
“知識具有毒性。”
“物質(zhì)是思想的載體。”
這三句話其實是分別說給棋詔、伶官和府兵聽的。
對于棋詔來說,知道世界由維度組成,才能理解自己眼中光怪陸離的世界。
對于府兵來說,知道知識具有毒性,在遇到新知識的時候才會產(chǎn)生抵抗力。
而在《起居錄》這本教材中,對于“物質(zhì)是思想的載體”做了更進一步的解釋。
沒有人能親眼見到過去的皇帝是什么樣子,只有通過帝王的起居錄,才能夠對帝王形成一個明確的認識。
換言之,起居錄定義了帝王的形象。
物質(zhì)是思想的載體,思想決定物質(zhì)的存在。
用人話來說,就是我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但僅僅是個人的思想變化,并不足以改變物質(zhì)。
有九十九個人認為蘋果可以食用,一個人認為蘋果有毒毫無意義。
但如果這九十九個人都轉變了思想,現(xiàn)在只有一個人認為蘋果可以食用。
那蘋果就會沾染上毒性。
——伶官應當如此理解這個世界的運行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