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引改革導(dǎo)致鄰里連坐名存實亡也很好理解:
人口流動加劇,就不好編伍編什。
至于她為何要連著親屬連坐一起劃去——
這本就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最簡單粗暴的抑民手段,她既然沒有忘記初心,就應(yīng)該站在百姓那邊。
拖到秦歷30年才廢除連坐,是因為在基層警務(wù)覆蓋之前,只能先以連坐制降低犯罪率。
生產(chǎn)力所限,她無法直接改變社會性質(zhì)。
但壓在百姓身上的禁錮,能剝一層算一層。
………
黔首無法理解廢除連坐對于他們有多大的意義,但不會被連坐就是好事。
人有善惡,惡人看到連坐制被廢除,自然是欣喜若狂:
鄰里監(jiān)視減少、處罰力度降低、甚至不會禍及家人!
有法家弟子對此深感憂慮。
“不必如此憂心,”老人卻是看得通透:“后世以廢除連坐為謀圣功績,必是其利勝于其弊?!?/p>
【徭役田賦這兩個點太嚴肅,就不編段子了,給你們說下我的聯(lián)想記憶法?!?/p>
【這個確實。】
【秦歷37年免除徭役——不管三七二十一,免了徭役再說?!?/p>
【???】
【好簡單粗暴的聯(lián)想。】
【但有用,我記住這個時間了?!?/p>
【免徭役的過程也算考點:匈奴西逃后,秦人不能再通過守匈奴驛站免徭役,而秦二的軍功制只覆蓋數(shù)量有限的職業(yè)軍士?!?/p>
【張良以“遷民令”填補了剩下的空白:遷移到“新郡”的秦人,也可以永免徭役?!?/p>
【其實37年后也有依舊需要服徭役的秦人,不過歷代官方都以“遷民令”實施之年視為永免徭役的年份?!?/p>
【有秦人寧愿服徭役也不愿意搬家?】
【因為這里的“新郡”是指最新設(shè)立的郡——37年的新郡是擎云郡,光是耗在路途上的時間就長達兩三年。】
【嘶……】
【這種距離的遷移,基本就是和故鄉(xiāng)斷聯(lián)?!?/p>
【新郡基建還極為落后,搬過去得先吃好多年的苦。】
第三種永免徭役的方式出現(xiàn)。
不需要和其他秦人爭搶,只要愿意遷移就能免除,看起來沒多大的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