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朝廷了解得越深,陳守蠻就越覺得失望。
果然,所謂“明君”、“盛世”,不過是那些寫史書的文官們粉飾過的假象。
文過飾非,那些讀書人最擅長的莫過于此。
想要解決倭寇,讓沿海老百姓都過上安穩(wěn)日子,還得靠自己才行。
“實在不行,你就揭竿而起你們?nèi)A夏人不是最擅長做這種事情?什么寧有種乎”
意識海里,貝克特又開始喋喋不休。
沒想到這家伙對華夏網(wǎng)友的了解是生動而深刻。
此時陳守蠻仍舊沒意識到,他見到的“貝克特”并不是實驗室里那個。
這個貝克特,是意識碎片導致陳守蠻意識分裂后所形成的。
理論上來說,他知道的,“貝克特”同樣知道。
“造反可不容易”
陳守蠻又不是那種愣頭青。
古代為什么容易“揭竿而起”,源頭還是因為吃不飽飯的人太多。
夏朝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就目前來說,真正會餓死人的時候還是極少的。
不到全家生死關(guān)頭,純樸的老百姓很難會拿出一家老小的命,去賭一個虛無縹緲的明天。
“只能說你們的文化很成功?!必惪颂負u頭道,“上千年的教化,已經(jīng)讓那些百姓成了最溫順的綿羊,哪怕是最劣質(zhì)的干草莖,只要能吊著命,他們就不會選擇沖破圍欄”
“你比喻的很好,以后還是不要比喻了?!?/p>
陳守蠻不想跟貝克特在這個問題上討論的太深。
那些“文化”固然有問題,但也實實在在延續(xù)了一兩千年,而且在必要的時候發(fā)揮出巨大的凝聚力。
“那你打算怎么辦呢?窮則獨善其身,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春夏與秋冬?”
“你還拽上了”陳守蠻笑道,“不是不做,時候未到?!?/p>
大夏這個世界,跟原本時空里那個世界有諸多不同。
不管大夏有多么像明朝,但終究不是明朝。
武道的存在,就是造反最大的阻礙。
陳家能夠有一本修煉秘籍已經(jīng)非常不得了了,這還是陳大綱當過百戶官。
竇勇家就沒有,更不用說那些祖輩都是平民百姓的家庭。
就像原來那個時空里,上層依靠知識來固化階層,那么這個大夏至少有一半是依靠“武道”來進行階層固化。
底層壓根就沒有機會接觸到武道,即便陳守蠻將其組織成軍,實際戰(zhàn)斗力又能有多強?
正因為考慮到這個問題,他才將復合弓和復合弩給做了出來。
通過大島正直這位好心的劍客,陳守蠻驗證了復合弩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