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說,她記得他嗎?
這種他完全不敢奢望的事情展露出一絲可能性,讓他渾身涼透的血沸騰起來。
人比物件重要嗎?
在他眼里,任何人也比不過她一個輕飄飄的眼神,包括他自己。
即使只是為了她一只素履,他也能慷慨赴死。
……
長信宮三卿再次齊備,長信宮的任何風吹草動,向來都能引起朝野上下的注意。
如今一個剛被萬俟梟欺負過的小雜胡,搖身一變成了太后娘娘的親信衛(wèi)尉,不由得又迎來一片猜測議論。
莫非,太后娘娘這是在下北陽王的面子?
在萬俟梟壓不住性子,幾乎想要強行闖入長信宮時,孟長盈終于露面了。
先帝棺槨停柩于正德殿,百官逢七入靈,進宮哭拜祭奠。
今日正是七七四十九天,供祭得尤為隆重。
待哭靈事畢,孟長盈方才現身,召百官議事。
對此,無人敢有異議。
萬俟梟早就著急上火,能見到孟長盈簡直喜出望外。
“娘娘身體終于大好了?烏石蘭烈一家早已押入大理寺,部落眾人也全都看管了起來,只等娘娘發(fā)落。”
孟長盈高居臺上,聲色不動。
“前些日子,北陽王遲遲不歸。我以為此事不急,如今王爺怎么急成這副模樣,好叫人稀奇?!?/p>
萬俟梟急色一頓,知道孟長盈這是在翻舊賬,心里愈發(fā)煩躁。
常嵐一事,在她這里輕拿輕放,人死了還追封驃騎大將軍。
怎么輪到他,就要這么深究?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他與孟長盈本就只是權衡政局之下的合作,她豈可得寸進尺!
這么想著,萬俟梟更理直氣壯,申辯道:“娘娘掌著大朔政事,卻總托病不見臣子。本王為國為民著想,自然著急?!?/p>
孟長盈頷首點頭,頗以為然。
“王爺說得是,我這多病殘軀誤國誤民。皇上既已即位,總該多擔當社稷大事。日后奏折公文,先往紫宸殿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