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聽雨聽罷再次搶道:“蟹黃灌湯包?走!走!阿川快些帶路呀!”人群較密,阿川無法大踏步前行開路,只得小碎步在前用身體為三人擠開人群向前沖去,三人緊跟,小菊拽著阿川衣襟,寇聽雨牽著小菊伸后的手,景熙最后,牽著寇聽雨伸向他的手扣著。
到了‘王樓’攤前,周圍支著幾張低矮的座椅板凳,已是座無虛席。
阿川先行瞅準(zhǔn)一桌似要吃完的桌前等待著占位,小菊跟上前去叫阿川先去叫灌漿饅頭,她在此處等待占位子。
阿川去到攤前買饅頭時,老板告知他需要等待一些時候,這個吃食復(fù)雜做得慢些,阿川排隊時瞄向小菊,學(xué)寇小娘子的樣子,朝小菊伸出大拇指感嘆——小菊真聰明,這樣排隊占位兩頭不誤。
寇聽雨與景熙站在一旁僻靜拐角處等待,寇聽雨仔細(xì)觀察著正在吃的客人,果然與現(xiàn)代灌湯包極為類似,蟹黃餡兒亦是最貴的。
待四人圍坐于小桌之上,等待些時候的灌漿饅頭也端上來了,四人配著姜絲與醋吃得額角冒汗才作罷。
寇聽雨打起了飽嗝,未起身時即向景熙阿川追問道:“景熙,阿川,還有哪家好吃的?是什么?我好像吃不下了怎么辦……”景熙瞧她饜足的樣子道:“第三家嘛,正好是可解膩消渴的,名‘史家瓠羹’,是用西域的香料燉制的瓠瓜,會配著‘云英面’一道兒吃,若是你吃不下面,只吃瓜即可。
”寇聽雨聽景熙說是可以解膩消渴的瓜,就立時坐不住了。
拉著景熙站起身,朝阿川小菊說兩撥各自先多走一走消消食兒,再一起去吃瓠羹。
于是兩人牽手朝另一條僻靜些的街道散步而去,阿川與小菊留在熱鬧街上朝其他攤前逛去。
寇聽雨右手與景熙左手牽著,左手輕輕揉著自己的肚腹,瞇著眼慢慢朝前挪著步子。
景熙沒有積食的感覺,只是握著寇聽雨的小手隨著她的步子緩慢挪動著,偶爾看向她關(guān)注著她的反應(yīng),擔(dān)心她積食不適。
此間街道非鬧市大街,只有街邊零星的幾盞微弱街燈,寇聽雨走著走著,突然止步停下來。
景熙不明所以,跟著她一道止步,見她朝前探著脖頸,瞇著眼睛看向前方路上,滿面驚喜地張口叫道:“咪咪!咪咪!嘬嘬嘬……”景熙順著寇聽雨的目光望去,并未見到有何貓兒,詫異地轉(zhuǎn)回視線盯著寇聽雨低聲問她:“見到貓兒了?在哪處?”寇聽雨篤定地點頭,叫他看她手指著的方向:“你看那兒!那不是有只小貓兒趴在那兒嘛!哎呀就在那兒!”寇聽雨拖著景熙胳膊,彎著腰小心地朝她手指著的地方口中嘬嘬聲不停地走去,景熙再次定睛朝她指的方向瞧。
景熙終是看清了她所指,猛地站住,垂下了頭,肩膀隱隱抖動。
寇聽雨納悶地瞧他一眼,自個兒向前挪去,走近一盯,“啊”的一聲極其失望,轉(zhuǎn)過身朝景熙撅起小嘴兒抱怨:“什么嘛!是大樹葉子啊!你看清了就告訴我嘛!白嘬嘬半天了……”景熙此時抬起頭,因憋笑而紅的面容忍不住大笑起來。
寇聽雨撇嘴看著他眉開眼笑的舒展面容,亦覺啼笑皆非,不禁失笑追著去捶他……夏日漫漫,白日日頭曬人,寇聽雨躲在空靈閣避暑甚少出門。
景熙課業(yè)愈加繁重起來,二人白日里各自躲著暑熱,只晚間在空靈閣或子午閣一見,說說話兒發(fā)發(fā)牢騷。
七月末一日入夜,寇聽雨獨自來到子午閣尋景熙,身穿夏日短衫薄裙,走至院中時,見景熙背靠著一邊游廊坐著,與阿川低聲說著話。
寇聽雨眼珠一轉(zhuǎn),悄悄走近景熙背后,阿川面朝院門看到寇聽雨身影,見寇聽雨朝他豎起食指噓聲,垂頭默默退出游廊進屋去了。
景熙聞到晚風(fēng)吹來的她身上的獨屬味道,未有任何動作,只等待著她的主動靠近。
寇聽雨在他身后幾步遠(yuǎn)的地方,脫掉了鞋襪,光著雙腳悄悄靠近景熙。
景熙滿以為她會蒙住他的眼睛與他猜謎一番,誰知寇聽雨出其不意,悄無聲息間直接站在景熙眼前,左腳壓著右腳,正蠕動著幾個腳趾,歪著頭盯著看景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