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住口!救駕!快傳太醫(yī)!”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王淮的嘶吼聲刺破混亂。他一把推開擋路的宮女,發(fā)髻散亂著也顧不上整理,一邊揚聲喊著“速請院判”,一邊沖亭柱后打了個手勢——兩道黑影如鬼魅般閃出,玄色勁裝裹著精瘦的身軀,正是皇帝的貼身暗衛(wèi)。王淮親自守在皇帝身邊,枯瘦的手指緊緊攥著拂塵,指節(jié)泛白;暗衛(wèi)則背靠背站定,手按腰間短刀,銳利的目光掃過每一個人,連廊下瑟縮的樂師都被他們喝令“不準妄動”,空氣里頓時彌漫著劍拔弩張的緊張。
混亂中,趙惠妃反而迅速鎮(zhèn)定下來。她小心地托住朱高熾的脖頸,讓他平穩(wěn)地枕在自己膝頭,避免頭部后仰導致嗆咳。指尖觸到皇帝冰涼的皮膚,她心頭一緊,卻沒半分猶豫,猛地拔下發(fā)間的銀簪——那簪子是皇帝前日所賜,簪頭鑲著顆鴿血紅寶石,此刻卻成了救命的工具。她將簪尖在燭火上反復燎過,借著余熱,穩(wěn)穩(wěn)地刺入皇帝的人中穴。
“陛下,醒醒!”趙妤的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卻異常堅定。見皇帝毫無反應,她深吸一口氣,又接連刺向合谷、涌泉等穴位,銀簪刺破皮膚的瞬間,帶出細細的血珠。直到刺向勞宮穴時,朱高熾的喉嚨里才發(fā)出一聲微弱的呻吟,睫毛像受驚的蝶翼般輕輕顫動了一下。
此時,幾位御醫(yī)提著藥箱,踩著雪水狂奔而至。為首的院判顧不上撣去身上的雪,跪在榻前就去診脈,三根手指搭在皇帝腕上,臉色隨著脈搏的跳動一點點凝重?!笆羌被鸸バ?,痰壅氣閉!”他語速極快地說著,從藥箱里取出一個小巧的錦盒,打開后是顆蠟封的藥丸,“快取溫水!”
宮女顫抖著遞過茶杯,院判親自將牛黃清心丸化開,又用銀匙小心地撬開皇帝的嘴,一點點將藥汁喂進去。藥汁順著嘴角流了些,趙妤趕緊用帕子擦去,指尖輕輕摩挲著皇帝的下頜,動作輕柔得像對待易碎的瓷器。
眾人合力將朱高熾抬上鋪著白狐裘的軟轎,王淮親自扶著轎桿,一路小跑往乾清宮暖閣去。暖閣里早已備下厚厚的絨毯,地龍燒得正旺,空氣里飄著淡淡的艾草香,連窗欞都蒙著層細紗布,擋住了外面的寒風。
不知過了多久,朱高熾才從無邊的黑暗中掙扎出來,眼皮沉重得像墜了鉛塊,好不容易才掀開一條縫。朦朧中,一張清麗的臉龐映入眼簾——是趙妤。她的發(fā)髻有些散亂,額角沾著點雪沫,往日描得精致的眉梢微蹙著,見他睜眼,那雙杏眼里立刻涌出水光,卻強忍著沒掉下來,只輕聲說:“陛下,您醒了?”
朱高熾心頭一暖,剛才的驚懼與怒火仿佛都被這聲溫柔的呼喚撫平了。他哆哆嗦嗦地動了動手指,趙妤立刻會意,小心翼翼地扶著他的后背,墊上軟枕,讓他在榻上勉強坐正?;实弁杭t的眼眶,想開口說些什么,卻只發(fā)出一陣沙啞的咳嗽,可那雙原本渾濁的眼睛里,卻分明多了幾分安穩(wěn),連呼吸都平順了些。暖閣外的風雪還在呼嘯,可此刻,這方寸之地卻因這片刻的安寧,透著一股劫后余生的暖意。
趙惠妃用銀匙將溫熱的草藥一點點喂進朱高熾口中,藥汁帶著微苦的回甘滑入喉嚨,漸漸化作一股暖意流遍四肢?;实墼旧n白的臉頰泛起些許血色,喘息也平穩(wěn)了許多。兩個宮女輕手輕腳地擰來熱帕子,替他擦去額角的冷汗,冰涼的觸感讓他精神一振,眼神終于恢復了往日的清明。
“扶朕起來?!敝旄邿氲穆曇羧杂行┨撊酰瑓s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趙惠妃連忙攙扶著他的手臂,宮女們則在一旁小心護持,一步步挪到乾清宮正殿。他對著銅鏡理了理衣襟,將歪斜的玉帶系好,又抬手撫平了龍袍上的褶皺,直到鏡中身影顯出幾分天子威儀,才緩緩走向龍椅,端坐其上。
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王淮早已踩著雪水出宮,不多時,楊士奇、楊榮、楊溥、夏元吉、金幼孜和黃淮等人便頂著一身寒氣匆匆趕來。他們見皇帝端坐龍椅,臉色雖仍憔悴,眼神卻異常銳利,知道必有要事相商,紛紛躬身行禮,殿內(nèi)氣氛肅穆得連呼吸都輕了幾分。
“瓦剌欺我太甚!”朱高熾猛地一拍龍椅扶手,聲音因憤怒而微微顫抖,“今大同百姓凍斃于野,尸填溝壑,朕身為天子,若不能為他們做主,有何面目去見列祖列宗?”
楊士奇按慣例率先出列,花白的胡須因激動而顫動:“陛下,臣早言也先必為大患。今其子弟屢犯邊境,屠戮生民,此已非懷柔可解,唯有一戰(zhàn)!”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在大殿中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
這一次,素來主和的楊榮也上前一步:“楊首輔所言極是。瓦剌野性難馴,屢降屢叛,若不予以重創(chuàng),北疆永無寧日?!彼D了頓,目光掃過眾臣,“臣請調(diào)宣府、大同、延綏九邊精銳,再輔以淮軍新銳,來年春暖便揮師北上?!?/p>
夏元吉緊隨其后:“臣雖掌戶部,亦知此時非惜錢糧之時。臣愿即刻著手籌備糧草,確保大軍無斷炊之憂?!边@位素來精打細算的戶部尚書,此刻眼中只有堅定——他清楚,再吝惜錢糧,只會讓更多百姓死于瓦剌的鐵蹄之下。
楊溥、金幼孜、黃淮也紛紛附議?!爱吰涔τ谝灰?,永絕邊患!”的呼聲在殿內(nèi)此起彼伏,連往日主張謹慎的黃淮都慨然道:“瓦剌視我大明為弱肉,若不亮劍,必遭更大禍患。臣請陛下下旨,命邊軍整肅軍備,待春暖便與之一戰(zhàn)!”
朱高熾望著階下眾臣,緊繃的臉上終于露出一絲緩和。他知道,這些老臣都是國之柱石,此刻的同心同德,正是大明應對危難的底氣。“好!”他重重點頭,聲音雖仍虛弱,卻透著不容動搖的決心,“傳朕旨意,命九邊精銳與淮軍即刻整備,來年春分兵北伐!朕要讓也先知道,我大明的百姓,不是任人屠戮的羔羊!”
殿外的風雪不知何時停了,一縷陽光透過窗欞照進來,落在龍椅的扶手上,映出斑駁的光影。朱高熾望著那縷陽光,仿佛已看到來年春,大明的軍旗在草原上獵獵飄揚,瓦剌的鐵蹄再也踏不進中原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