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闕是先一步抵達林中。
因為下過幾場大雪,放眼望去皆是片銀裝素裹。寧闕則是將油布打開,擦拭著火銃。
這桿火銃足有大半個人高。
槍身以硬木包裹。
外直,內(nèi)有管,由鋼鐵制成。
內(nèi)部貫通,底端封閉。
一側(cè)有曲桿,為通火之路。
其實就和手搓的鳥銃類似,射程大概是百來米左右,精準度也肯定不如步槍高。而且是單發(fā),每分鐘最多射出個兩三發(fā),就和明清時期的火繩槍差不多。
主要是時間有限,很多太復(fù)雜的工序也用不著。熱武器對冷兵器基本上是降維打擊,在戰(zhàn)場上能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威懾力可是相當(dāng)驚人。
就寧闕所知,九州各國還沒有熱武器,甚至連火藥都沒人搞出來。其實寧闕下山后,就曾想過要將火藥獻給奉帝。有了熱武器,大奉必將是所向披靡,無人可敵。而且能極大程度地減少死傷,用最小的損失擴大戰(zhàn)果。
只是因為父兄戰(zhàn)死,加上民間的各種傳言,讓寧闕暫時收起了心思。這種大殺器只要問世,就足以改變九州格局。如果奉帝真的害死了他父兄,那他未來又如何報仇?
出于這方面的考慮,寧闕就一直藏著掖著。實際上粗制的火器并不難做,火藥配方更是連高中生都知道。就像后世有些人能用水管手搓火銃,然后成功刺殺首相的。
和田仲勛談過后,寧闕其實心里已經(jīng)有了答案。雖然目前還沒有實質(zhì)證據(jù),可這還重要嗎?
奉帝的所作所為,已經(jīng)印證了這些。
既然未來要撕破臉皮,那他自然不會再藏著火器。屆時他會找機會把公輸家族的人送過去一批,由他們負責(zé)制造火藥和火器。不需要三年,他就有把握推翻奉帝!
“小師弟,你來得可真早?!?/p>
“你的秘密武器呢?”
“難不成就是你手里的燒火棍?”
易隨云皺起眉頭。
打量著面前的火銃。
這么多年,他還真沒見過如此古怪的武器。有點類似是長槍,可又沒有槍頭。說是棍子,造型又極其古怪。
這是個啥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