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月看著工匠們正將嵌著鐵條的水泥預制板抬上三樓鋪設(shè)地面,又看看那些預留的巨大窗洞,輕聲問:“殿下所思所想,每每出人意表。此樓若成,當為長安城僅有了?!?/p>
李恪笑了笑,目光投向更遠處,帶著一種純粹的向往:“這樓不算什么。杜小姐,你信不信,以后有了更多更好的鐵,配上這水泥,我們能造十層、幾十層的高樓!能在長江黃河上架起鐵橋,讓天塹變通途!讓天下人行路、住屋,都換一番新天地!”
杜明月聽著這近乎“狂想”的言語,看著李恪眼中灼灼的光亮,心頭莫名地悸動了一下。
她忽然覺得,眼前這位蜀王所追求的“格物”,其境界似乎遠超她之前的揣度。
……
幾乎就在這前后腳,兩儀殿內(nèi)。
李世民翻看著太監(jiān)呈上的最新采買單子和內(nèi)庫賬目。
單子上,“恪記工坊”名下的琉璃器皿分紅依舊豐厚,而新添的一項“水泥(內(nèi)庫特供)”后面,跟著一個不小的數(shù)目,用于修繕驪山一處皇家別苑的院墻和部分地面。
李世民的目光在“恪記水泥”那一項上停留片刻,手指無意識地在御案上輕輕叩擊。
工部那邊關(guān)于水泥樓“危言聳聽”的奏報他看了,也隨手壓下了。
他看著賬本上因琉璃和水泥這兩樣東西而新添的、頗為可觀的進項,嘴角幾不可察地向上彎了一下。
“嗯,知道了。”他淡淡地對太監(jiān)說了一句,合上了賬本。
雖然沒有明旨應允李恪的“特許專營”之請,但這內(nèi)庫持續(xù)不斷的采購訂單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默許。
……
大樓的屋頂終于蓋好封嚴。
主體徹底完工,接下來便是內(nèi)部的抹墻、鋪地和隔間裝修了。
李恪站在空蕩蕩的三樓,陽光從預留的大方窗洞直射進來,在地面投下幾塊亮晃晃的光斑。
他走到一個窗洞前,手扶著粗糙的磚墻邊緣,向外望去,西市熙熙攘攘的街景盡收眼底。
“視野是真不錯……”他滿意地點點頭,隨即又皺了皺眉,心里嘀咕:『就是這大窟窿,風呼呼往里灌,灰塵也大。光禿禿的,看著也難受。』
他猛地想起一事,拍了拍腦門:對了!玻璃!琉璃工坊那邊折騰平板玻璃,也有段日子了,不知道搞出來沒有?
“鐵頭!”李恪轉(zhuǎn)身就往樓下跑,聲音透著急切,“這邊你盯緊!我得去琉璃工坊瞧瞧!這大樓要是能配上透亮的大玻璃窗,那才叫真·體面!”
他腳步帶風,直奔恪記琉璃工坊的方向,心里盤算著:可千萬別告訴我還沒燒成!窗洞都留好了,就等著玻璃鑲上去閃瞎全長安的眼呢!要是沒成……這滿墻大窟窿可就真成笑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