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最為痛恨沽名釣譽之輩。
尤其是趙明易如此招搖顯擺,趙長空用腳指頭,都能想到其背后的原因。
無非就是曹慧蘭找人代筆,給趙明易寫了一首不錯的詩詞。
如果這個秘密被身邊這位小郎君查實。
恐怕
想想,趙長空就忍不住一陣高興。
隨后,在和小郎君的交談中得知,這上京城的詩會雖然年年舉辦,但是哪次都不及今年的隆重,主要是為了應(yīng)對來年初春的儒家盛會。
如今北境有三國襲擾,南境有大禹虎視眈眈。
常年征戰(zhàn),導(dǎo)致國庫空虛。
各地水患頻發(fā),匪患橫行。
朝廷可謂是內(nèi)憂外患。
與其他修煉體系不同,儒家掌控的是國運。
而這百年一次的儒家盛會,可以說,是大延國力延續(xù)的唯一機(jī)會。
聽聞小郎君的講述。
趙長空終于明白,為何這次詩會與眾不同了。
原來是想要借助儒家勢力,延續(xù)大延的國運。
怪不得那皇帝舍得用女兒的幸福作為獎勵,也算是下了血本。
小郎君淡淡一笑:“我與你說這些,不希望你能聽懂,只是想讓你明白,你的父親是大延國的英雄,朝廷不會讓你受委屈的?!?/p>
趙長空微微點頭。
“要開始了,不知今日,可能出現(xiàn)千古流芳的絕美佳句?!?/p>
聞言,趙長空看向窗外。
只見一位身穿儒衫的老者,緩步登上了高臺。
老者的出現(xiàn)。
原本嘈雜的皓明樓,頓時安靜了下來。
“學(xué)生見過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