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遠是真真的,先前任弘已經(jīng)走了兩天,可從步廣候官的治所到沿邊烽燧,仍有四十多里路。
剛開始因為行走在中部都尉的屯田區(qū),左右還能見到些農(nóng)田人煙。這里有些河流,當?shù)胤Q之為西水溝、東水溝和蘆草溝等,靠著水流周邊的綠洲,方能建立巨大的堡壘,開辟廣袤的農(nóng)田。中部都尉的上千名屯戍兵駐扎于此,靠著屯田解決緣邊戍卒的吃飯問題。
“蘇延年便是在此帶人屯田?!标惻碜娓嬖V任弘,屯田的部隊一般是內(nèi)郡來的服役人員,但烽燧的候望兵,則由敦煌本地人輪流充當。
“以敦煌人候望敦煌,這樣才能烽火精明,盡心盡力,畢竟后面幾十里,便是父母妻子,誰敢放胡虜進來?”
而烽燧,則建立在遠離綠洲的地方,所以越是往西北走,綠色變得稀罕,映入眼簾的是無邊戈壁,茫茫四野荒無人煙,只有天上閑云陪伴著大片的黑色小石子和零星小草堆。
到下午就著水吃完夕食后,黃色的夯土長城和一座座凸起的烽燧,終于能隱隱看見了。
這道敦煌境內(nèi)的漢長城,從古冥澤西南岸起,向西延伸到玉門關(guān)外,東西長約三百公里,細細數(shù)下來,大概有120座烽燧。
陳彭祖一路上給任弘科普,說敦煌郡一共有四個都尉:陽關(guān)都尉、玉門都尉、中部都尉、宜禾都尉。
陽關(guān)都尉負責南方祁連山口的防御,主要跟羌人打交道,而玉門、中部、宜禾則構(gòu)成了北部防線,提防匈奴人窺邊。
都尉之下,則又有候官。
“中部都尉治下,從西到東,分別有平望候官、破胡候官、步廣候官、吞胡候官、萬歲候官,其中步廣候官轄烽燧最多,有20座,東西近百里?!?/p>
“破虜燧,則是步廣候官最西邊的一座?!?/p>
說著,陳彭祖氣喘吁吁地指著高處,面露欣喜:“終于到了!”
任弘能看到一座孤零零的烽燧,佇立在遠方的高地上,那就是他接下來幾個月要奮斗的地方?
眼看太陽就快下山,望山跑死馬,因為烽燧都建立在高處,順著蜿蜒的道路上去到,恐怕都要入夜了。
“我還有一件事想問陳君?!?/p>
牽著馬上山途中,任弘問出了一直以來的疑惑。
“懸泉置中的一位置卒之弟,也在破虜燧服役,我十天前還為他寫信寄來,當時燧長尚在。”
“這才過了數(shù)日,卻忽然讓我來此繼任?莫非是他出了什么事?”
陳彭祖道:“我也不甚清楚,只聽說數(shù)日前,破虜燧燧長離開烽燧,獨自去籍端水(疏勒河)的河谷里追逐獵物,而后,竟就被人給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