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宋將軍帶人搬來了大量工具,并且利用它們制作出一種簡易的機械裝置。
川蜀一帶的鹽工對這種裝置應(yīng)該很熟悉,正是他們鑿井取鹵的東西。
他們將支板固定在支點上,通過踩起支板的一端,釋放另一端的鐵銼,使其在重力的作用下猛烈撞擊井底的巖石,產(chǎn)生巨大的沖擊力,從而破碎巖石,將鹽井挖的更深。
不過他們開采的是井鹽,現(xiàn)在趙安要開采的是鹽巖。
兵卒們聽他的,利用這種蘊含杠桿原理的裝置,以發(fā)現(xiàn)鹽礦的地方為核心,四處去鑿。
沒過多少天,結(jié)果出來了。
玄儀難以置信道:“這……這么大的天坑底下全是鹽礦?”
趙安微微一笑道:“這里也屬于葉縣,本王已經(jīng)說了,整個葉縣下面埋的全是鹽!”
“……”
皇太妃可是親眼看到兵卒們,從鑿的井里汲取到鹵水,又將鹵水煮沸得到了鹽的。
而且這里的鹽看起來遠非一般的鹽可比,給人感覺特別干凈,好像一點兒雜質(zhì)都沒有。
難道真如趙安所說的那樣,這里的鹽夠全天下的百姓吃幾十萬年的?
她大概明白他明明正在收復(fù)中原,時機也很難得,為何偏偏呆在這里耗時費力地挖鹽了。
這怕是挖的不是鹽,而是民心吶!
“傳令!”
趙安趁熱打鐵道:“將葉縣立為‘天下鹽都’,設(shè)‘巖鹽使’一職,正三品,專司此地采鹽事宜?!?/p>
“這里有全天下最好的鹽,再輔以本王的粗鹽提純術(shù),必能為天下提供最好的精鹽!而且一年之內(nèi),葉縣將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家家富足,若是做不到,本王愿遭天譴!”
葉縣鹽田展布面積400多平方公里,儲量3300多億噸,不僅儲量驚世駭俗,而且品位也是位居天下井礦鹽之首,單層厚度又大,埋藏深度適中,便于開采和利用。
更難能可貴的是,它是三種鹽(礦鹽、海鹽和井鹽)中最清潔的,可以說沒有任何污染。
開采方式也是多樣。
既能通過挖掘直接從地下提取,也能向地下泵水,進行溶解開采,還能利用豎井開拓、斜井開拓和平硐開采等法子進行干法開采。
只要肯投入人力和物力,顯然大有可為。
哪怕它們埋得再深,也能采。
要知道川蜀一代的井鹽,這個時代都能鑿上千米了。
也沒啥花里胡哨的技術(shù),就是那簡單的裝置。
“果然如此!”
玄儀聽到趙安下達的命令后,幽幽一嘆。
此人當(dāng)真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
他似是古往今來最了解這片大地之人。
在西北時如此,在朔方和關(guān)中時如此,來到中原了還是如此。
他總是能夠因地經(jīng)略,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