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好方案后,救援行動就如火如荼開展起來了。
第二日,天才剛亮,村里的青年就在路邊搭起了一個大棚。
楊喜兒取出事先準(zhǔn)備好的紅色宣紙,掛在了前頭。
紅色紙張上的幾個大字隨風(fēng)飄揚,異常醒目。
免費施藥,可解瘴氣。
嬸子們也早已用之前剩下的藥材熬好了解毒湯,準(zhǔn)備施藥。
隨著時間的推移,災(zāi)民,成群結(jié)隊地經(jīng)過。
但他們都匆匆而過,壓根沒打算停下來。
有些人甚至像看傻子一樣看他們。
但那又怎么樣?
他們要救的,更多的是那些中了毒,被拋棄的人。
果然,人潮過去后,經(jīng)過的,都是些落單或者互相攙扶的人。
在中毒的那一刻,這些人已經(jīng)抱著必死的心態(tài)了。
當(dāng)他們看到紙張上的字和聽完條件時,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就咕咚咕咚地喝下了解毒湯。
因著痊癒需要兩三個療程,喝了藥的人,都就地休息在大棚后的樹蔭下。
到收工時,附近已經(jīng)聚集了幾百號人。
吃食,她們是沒能力管的。
楊喜兒交代好守夜的人后,就帶著樹林村的人回到了廟里。
夜深人靜的時候,她剛想睡,小熊同志又汪汪地叫了起來。
楊喜兒認命地起身。
剛出廟門,就見之前那小男孩獨自一人坐著哭。
那婦人呢?
她蹲坐在男孩面前,開口詢問。
小男孩逃荒前,應(yīng)該是個不缺吃喝的小公子。
才兩歲呢,就能說出幾個字:“嬤嬤,死……死……”
死了?
那他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