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峋沉吟片刻。
低頭看著懷中之人,“舊燕銜春至,新雛繞檻飛,你的名字孤作此解?!?/p>
檻兒正疑惑太子怎么突然吟起詩來了呢,就冷不丁聽到他后面那一句。
她先是愣了愣,旋即笑了出來。
“為何發(fā)笑?”駱峋問。
檻兒抱住他道:“妾是在感動,感動您將妾身的名字理解得這么好?!?/p>
駱峋問:“本義為何?”
檻兒還沒和誰聊過自己的名字呢。
上輩子這人也從不過問這樣的事,她當(dāng)然不可能主動上趕著解釋。
雖然不解太子為何突然想起問她的名字,但反正也不是什么不能說的。
檻兒就同他聊了起來:“您知道通常鄉(xiāng)里給小孩取名都怎么取的嗎?”
駱峋:“以排行為名者,如大柱、二柱,以牲禽器物、身體部位為名者,如狗剩、驢栓、鐵錘、大頭。
以自然萬物或心愿為名者,水生、樹生、各種花草,平安、來福諸如此類?!?/p>
檻兒錯愕臉。
駱峋:“……孤是太子?!?/p>
好吧好吧。
檻兒抹了一把臉。
心道是她一時忘了,皇家子弟雖久居宮廷,卻是自小被要求觀政問俗。
其中以知民情,恤民瘼為首要。
即熟知民情,了解民間疾苦。
不少皇家子弟在這方面做得都差強人意,但這個課題在皇家一直是必不可缺的。
太子作為儲君,對于治國理政、民生民情的掌握自然要精于其他皇家子弟。
若不然這位置也輪不到他。
這么一來,太子熟知尋常鄉(xiāng)下百姓人家為小孩取名的特點也不足為奇。
“對,我們村子大多就是按您剛剛說的這幾種起名法來給小孩起名。”
檻兒調(diào)整好情緒道。
駱峋:“你的便是?”
檻兒想了一下。
“妾身祖籍在安慶府宿松縣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村子,我們村姑娘家的名字多是三娘、大妹、二妹,春妮、花姑,梅菊、桃杏這樣的。
大人覺得名字起簡單些,糙些好養(yǎng)活。
妾的名字也是這么來的,檻是門檻的檻,也是坎坷的坎,宋檻兒,送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