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肯定比我們有經(jīng)驗?!?/p>
兩人挨家送粥時,果然得了不少竅門。
李嬸教她們
“山藥藤長到三尺要掐尖,不然光長藤不長根”;張大爺說
“薄荷怕澇,雨后得松松土”。
褚明玥掏出發(fā)皺的紙,把話都記下來,字跡歪歪扭扭,卻寫得認真。
傍晚她們回藥田,看見田埂邊的竹筐里多了把新竹竿。
沒人知道是誰放的,但褚明玥一眼認出,竹竿切口平整,像是顧云舟藥鋪里常用的那種。
“是顧先生吧?”
褚明玥摸著竹竿,嘴角忍不住上揚。
沈薏米沒說話,卻看見遠處的松樹下站著個青衫身影,正往這邊看。
見她們望過來,那身影立刻轉(zhuǎn)身,竹杖點地的聲響很快消失在林子里。
“他肯定在看我們的苗。”
褚明玥湊近山藥藤,指著剛冒的新芽,“你看這芽多壯,肯定能長好?!?/p>
沈薏米笑著點頭,把新竹竿插進土里,固定住爬歪的藤蔓。
晚風(fēng)帶著茶香掠過田壟,薄荷葉沙沙響,像在應(yīng)和。
她知道,顧云舟說的
“活苗率”
不是刁難。
他或許只是想看看,她們是不是真能把這藥田種成樣子。
而她們要讓的,就是讓這綠意,一直長到夏初,長到能堂堂正正去借那本醫(yī)書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