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研究那個包子菜譜。
泛黃的紙上,爬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從和面,到調(diào)餡,再到包包子的手法,非常詳盡。
甚至具體到一斤面粉加多少水,一份肉餡用多少蔥。
陳舟不禁感嘆:
“這專業(yè)的就是不一樣?!?/p>
平常在家里做飯,沒有個量化的標準,只能依靠感覺。
所以咸了淡了、老了嫩了,變數(shù)不少。
專業(yè)的廚師有時候也說“鹽適量”、“糖少許”,但人家的適量,是練習(xí)實操后的手拿把掐,是老話講的唯手熟爾。
為了擺攤采購做準備,陳舟一邊看,一邊記下了需要用到的食材。
面粉、豬前腿肉、小蔥、生抽
國宴大廚的鮮肉包,倒是也沒用什么珍貴的食材。
在看到“5g宜昌酵母”的時候,陳舟停頓了一下。
宜昌酵母?
陳舟拿出手機。
搜索后發(fā)現(xiàn),這牌子現(xiàn)在叫安琪。
當初的地方小廠,已經(jīng)發(fā)展成行業(yè)巨頭了。
從酵母名字可以看出來,這個配方的寫成時間,至少能追溯到三十年前。
陳舟給菜譜拍了張照片,又小心翼翼地夾回了書里。
也算三十年份的老菜譜了。
搞不好還有點收藏價值呢。
不過,拋開其隱藏價值不談。食譜末尾,用稍大字號書寫的“好好做飯”,已足夠讓陳舟珍惜。
他似乎能想象出:
一個年輕學(xué)徒在食譜上寫下這句話,然后激勵著自己一步步,成為國宴大廚的故事。
(請)
:
稀有情報的鮮肉包子譜
好好做飯以前是這位大師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