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尾的老茶館藏在一排賣民族工藝品的店鋪后面,藍布幌子上寫著“老西寧茶肆”四個褪色的大字。
掀開門簾,一股混合著茯茶和旱煙的味道撲面而來,十幾張老舊的八仙桌旁坐滿了客人,大多是頭發(fā)花白的老人,正圍著一個穿藏青色馬褂的老者聽故事。
“要說這湟水河啊,可不是普通的河?!?/p>
老者手里轉(zhuǎn)著核桃,聲音洪亮如鐘:“老輩人說,五千年前炎帝路過這兒,見河水泛濫,就把自己煉藥的鼎沉在了河底,才鎮(zhèn)住了水怪?!?/p>
“現(xiàn)在你們?nèi)ズ舆吙?,有時候還能看到水底有金光呢!”
“馬爺又吹牛!”
旁邊一個戴白帽的老漢笑罵:“去年水利局清淤,也沒見著什么鼎!”
“你懂個啥?”
馬爺?shù)裳刍貞溃骸澳嵌κ怯徐`性的,尋常人哪能見著?”
“得是心誠的人,還得是跟炎帝有緣的,才能在月圓之夜看到鼎上的紋路。”
趙琰他們找了個角落的桌子坐下,點了幾碗茯茶。
火女對故事沒興趣,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鄰桌的油香。
蘇海燕無奈,只好叫了一碟油香和馓子,讓她先墊墊肚子。
“馬爺,您說的炎帝,就是教人種莊稼的那個神農(nóng)氏?”
鐘黎趁機問道,手里的筆記本已經(jīng)翻開。
“咦,不錯啊,小姑娘還挺有文化??!”
“沒錯,正是他老人家!”
馬爺捋著胡須道:“不光是鎮(zhèn)水怪,咱們青海的青稞,據(jù)說就是炎帝帶來的種子?!?/p>
“還有互助縣的沙棘,樂都的軟兒梨,都是他嘗百草時留下的,能治高原的寒癥。”
裴秀的指尖在平板電腦上飛快滑動,調(diào)出青海的農(nóng)作物起源資料:“史料記載,青稞的馴化確實與黃河流域的農(nóng)耕文明有關,但跟炎帝直接掛鉤的,只有民間傳說?!?/p>
“史料?史料能記多少事兒?”
馬爺哼了一聲:“我太爺爺小時候,還見過南山頂上的炎帝廟呢,廟里有塊石碑,上面刻著,神農(nóng)嘗百草,西至昆侖,遺藥種于此。”
“可惜啊,民國的時候打仗,廟給毀了,石碑也不知所蹤?!?/p>
聽到這里,趙琰的骨刀突然劇烈震動,狼牙石燙得他差點脫手。
他想起龍帝帶走的玄甲衛(wèi)殉國碑拓片,想起“混沌生,麒麟隕,修羅出”的讖語。
難道炎帝的傳說,也跟龍帝的陰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