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放下而已。
放下我執(zhí),離一切相,即能照見法性。
這般道理,想來不必與你多說,你也明白?!碧K午慢聲說道,“可是,當我說放下的時候,
《控衛(wèi)在此》
你內(nèi)心必然已將它‘拿起’,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唯有‘如是觀’而已。
性理變化,應作尋常,
應如是觀!”
如是觀……
廣愿聽得蘇午為自己講法開示,卻覺得蘇午每一言每一語里都滿帶禪機,讓自己聽得云山霧罩,
彷佛聽明白了什么,
又好似什么都未有聽明白。
他明白了照見法性,須要‘如是觀’。
所謂如是觀,在自身追求‘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之時,便自行闡發(fā)。
那就是法性的光輝。
可是,自我雖偶能映亮法性光輝,
卻終究不得安住其心。
此后修行種種,便是‘作如是觀’,以‘如是’之法門來安住法性,使法性長在,方能恒久照見。
直至當下,
廣言才懂得,原來像尊者這樣突然地立地頓悟,背后亦有著雄厚的積累。
如不是遍覽經(jīng)綸,飽讀典籍,
又如何能夠引經(jīng)據(jù)典,從一句句佛偈中了悟法性?
正是這數(shù)不盡的經(jīng)綸典籍,
鋪就了一道道階梯,使得尊者最終能踏上臺階頂端,叩開那扇頓悟的門戶!
廣愿看管藏經(jīng)樓已經(jīng)十余年,
當下面對蘇午的知識量,
卻也自慚不如。
他再度向蘇午叩首,出聲道:“多謝尊者為弟子講法開示,弟子受益良多,今后一定精研經(jīng)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