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舊事,不堪回首
慕玉明的父親慕青,作為慕家的遠方分支子弟,原本的生活軌跡,只是在天門市的機器制造局擔任一名技術官員。因為懂英文,會講英語,被朝廷選派,前往賽弗負責武器采購。
那個時候聯(lián)邦政府剛剛打完內戰(zhàn)沒過兩年,因為戰(zhàn)爭結束得太快,許多在戰(zhàn)爭中發(fā)展起來的私人軍工廠,囤積了大量的槍炮彈藥。而隨著時代的飛速變遷,以及人類文明在作死道路上的腳步逐漸加快。這批剛剛出廠沒多久的軍火就被國內新一代的武器淘汰,不幸成為時代的眼淚。
當然,軍火這種東西,沒有賣不出去的。戰(zhàn)爭從來都不講道理,把盟友援助的坦克大炮都揮霍完了,到博物館里把五對輪的t34拉出來填線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無非就是賣的快一點慢一點而已。
但對于軍工廠的老板來說,只有盡快把手里的貨賣出去,才能掌握現(xiàn)金流賺取更多利潤。賣的慢了,就是變相的虧損。
正好當時朝廷與北方沙俄交惡,準備組建新軍在西北一帶用兵。正好賽弗這邊又有人從中牽線,郎情妾意之下雙方一拍即合,悄無聲息地就這么談成一份價值數(shù)十萬兩白銀的軍火大單。
這么大的單子,哪怕保人的人品和武力值都很過硬,朝廷也不可能完全放心,肯定要派人手過來進行監(jiān)督。
慕青負責的就是這么一個工作,而且一做就是二十幾年,從未回過一次老家。
不過幸運的是,他來這里沒多久,就找到了心儀的女子,然后成家立業(yè),一生平平安安,毫無波瀾。
在那個年代,海外華人的地位,遠沒有現(xiàn)在這么顯赫。
除了極少數(shù)主動出海謀生的華人之外,聚集在賽弗的絕大多數(shù)華人,都是沿海一帶的貧困鄉(xiāng)民,被哄騙上船之后販賣到聯(lián)邦西海岸,給洋人修建鐵路,賺取微薄的工資。
等到鐵路修好了,他們便被當場解雇。大多數(shù)人攢下來的工資甚至都買不起返程的船票,而鐵路公司對此也視若無睹。
反正鐵路是修完了,這些人死哪兒去關我屁事。
大量華人滯留在當?shù)?,為了謀生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尋找工作,而這種行為無疑又搶占了原本底層白人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加劇了種族矛盾。
后世的鍵盤史學家固然有一百種理由可以對此作出不同角度的闡述,反正他們也沒經歷過這個時代,想怎么編就怎么編。
而作為當事人的慕青,他并沒有那么多的感悟心得,他感受到的,只有讓他一輩子都忘不了的恥辱。
“你爺爺當年去餐館吃飯,他剛到賽弗,也不知道哪里能去哪里不能去,隨便找了一家外國餐館,想要嘗嘗當?shù)氐奶厣?,結果被人家老板給趕了出來,說店里不接待黃種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