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完二叔家的事,沈鈺匆匆趕回了家。
沈鈺離開之前,沈二一家都用了一種期盼的眼神看著她。
因為中途去了沈二家,沈鈺回程家時,已經(jīng)靠近正午。
還沒進門,沈鈺就猜到程易已經(jīng)做好了飯。
她遠遠就聞到從家傳來的肉香。
“回來了就洗手吃飯吧。
”程易順手接過她手中的竹籃。
上午,程易上山逮了一只野兔。
盤子里的兔肉已經(jīng)被片成薄片,看起來皮酥肉嫩,還均勻地撒上了一層椒鹽粉。
除了兔肉,還有昨日沒吃完的香菇母雞湯,程易又加了點青菜進去重新燉成一鍋新湯。
“咱們鎮(zhèn)上最好的私塾,得要多少銀子???”沈鈺咬著筷子,狀似不經(jīng)意地問道。
“應(yīng)該是東巷李夫子辦的私塾,一年十兩銀子,小弟從前就是跟著李夫子念的書。
”十兩銀子對普通人家來說,的確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得全家節(jié)衣縮食一年才能勉強攢夠。
二叔之前幫忙操辦了沈父的喪事,應(yīng)該又花去不少積蓄。
沈二也是一個只懂做工不懂經(jīng)營的老實人。
手藝不錯,但每次只收一點手工費,絕不多賺。
雖然在村里名氣是傳出去了,但吃力不討好,根本掙不了幾個錢。
長此以往,沈二一家也過得緊巴巴。
沈銘漸漸長大,半大小子吃窮老子。
楊氏舍不得自己兒子餓著,什么好吃的都緊著來,也不懂花錢要節(jié)制,他們家的光景也是一日不如一日。
程易道:“怎么突然問起這個?”沈鈺笑道:“替我堂弟問問。
這孩子十歲了,還沒去念書,再不去可不就耽誤了。
”“原來是這樣。
嫂子,若是需要,我倒是能去李夫子遞句話討個人情。
李夫子素日待我親厚,束脩上……或許可松快些。
”沈鈺一喜:“真的?那就麻煩你了!”“嫂子說什么話,都是一家人,自然應(yīng)該相互幫襯。
”程章笑得靦腆。
沈鈺心中贊嘆,不愧是年紀(jì)輕輕便中了秀才的少年,行為舉止都是一等一的出眾。
她又想到,沈銘那泥猴子。
只希望他讀了書之后,也能有所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