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大量史書被始皇帝焚毀。
二則沒焚毀,他們中絕大多數(shù)都不學(xué)無術(shù),沒看完史書。
三則各國史書本就各有偏重,就算通曉本國史書,也無法確定他國史書是如何記載。
四則就算通曉七國史書,那也不確定是否還有哪些早就滅亡的小國有史書遺漏。
雖說周天子是以黃帝后裔自居,但黃帝的出生地至今沒有定論。
華夏、夏、夏朝、華夏部落。
光看名字就有理有據(jù)。
………
最崇古的儒家本該為周朝辯言。
但不久前他們還因崇古被指可能葬送整個華夏。
現(xiàn)在誰也不敢提周制。
何況天幕雖然看似指責(zé)周朝蠻夷,但秦二明顯不是在否定周朝正統(tǒng)。
否則秦朝不也是蠻夷?
既然按疆域算都是蠻夷,那就不能以疆域計。
【秦二提出應(yīng)以文明傳承來判定夷夏之分?!?/p>
【“夏商周秦一脈相承,謂文定華夏?!薄?/p>
【“言華夏語、書華夏文、承華夏史、尊華夏正統(tǒng)者,為華夏兒女!”】
“所以承載百家思想的啟蒙書名為《語文》?”
張良心如擂鼓。
縱朝代更迭,然華夏永存。
獨(dú)角獸
“夏亡有商,商亡有周,周亡有秦,秦亡有漢或楚,不變的是這片土地上的華夏兒女?!?/p>
這才是秦二的志向。
始皇帝只能看到一朝之興衰,秦二看見的卻是華夏的萬世。
此話并不是張良在鄙薄始皇帝。
他之前一心復(fù)韓,不也是只能看到一國?
………
文定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