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能從”徹查“二字看出糧倉起火必有隱情,但監(jiān)察之事當由御史大夫負責。
難道是犯事之人與他有關(guān)?
李信冷汗都被嚇出來,然而把近親遠親想了一遍,也沒找出誰在東郡當值。
“隴西侯,你領(lǐng)三千都尉軍前往東郡,拿下郡守、郡尉、郡監(jiān)之后,親自去徹查失火真相?!?/p>
“當?shù)厝粲锌姑?,先斬后奏?!?/p>
李信心中一凜:“唯!”
需要動用軍隊,東郡郡守意圖謀逆?
處理完奏章,嬴云曼正要起身,就聽到蒹葭的提醒:
“太子,今日是十五?!?/p>
忙碌了一整天,她都忘記今天是十五了。
嬴云曼取出紙張。
咸陽造紙坊擴建,增加工匠及學徒數(shù)千。
工藝短時間內(nèi)迭代數(shù)次,鄭涓已經(jīng)晉升為五級工匠,坊內(nèi)各級工匠的數(shù)量冠絕各坊。
但紙張產(chǎn)量依舊有限。
華夏書閣就是個喂不飽的無底洞,偏偏扶蘇還跟開竅了一般,又或是被嬴陽滋等姊妹慫恿,居然也懂得爭搶資源。
于是八成以上的紙張都是剛出工坊就運進了書閣。
嬴云曼原本打算大量印制《簡約版字典》、為即將召開的百家大議做準備,計劃卻因紙張不足被迫擱淺。
這怪她自己。
為提升抄書熱情,她允諾抄好的書籍可以署一行抄錄者名。
這也是防止抄錄者不用心的手段。
問題是熱情提升了,就是提升得太過了。
嬴云曼本以為只有已經(jīng)學會簡體字的小部分人會被調(diào)動。
事實卻是百家學派云集書閣九宮。
倒是不需要她印字典來帶動百家的學習熱情,各學派連頭發(fā)花白的老者都在徹夜苦學。
就為了在書末寫上“秦歷某年某家某人于某宮抄錄”。
據(jù)青玉案的匯報,還有不少臣子混跡其中。
就連平素存在感極低的太史令,都在收錄史書的、同朔日家書一道送來嬴政手中。
青玉案早就將北地圍襲戰(zhàn)的詳細情況呈報。
這封奏章的目的,只是讓他來為燎原二軍賦名。
嬴政合上簡牘,卻沒有加蓋印璽,令人將奏章原封不動送回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