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歸,祖上富過?。?/p>
加封官渡侯、封地在官渡,而且為徹侯之首!
這是何等的榮耀?
這是能夠輕易給人許諾出來的嗎?
要知道張良的留候、蕭何的酂侯、韓信的淮陰侯,全都只是徹候而已啊,如今說陳成、或者說“喜”的官渡侯是徹候之首
這是不是有些大了?
陳成心中一頓,而后迅速反應(yīng)過來,神色誠懇無比。
“大王,喜不過是些許微末的功勞而已,如何能夠為徹侯之首呢?”
“還請大王收回成命吧?!?/p>
他十分中肯,且十分真情實意的說道:“在大王麾下,無論是兩位丞相亦或者是諸位謀臣,以及正在外的上將軍韓信,其功勞具都比喜高出不少?!?/p>
“若是加封喜威徹侯之首,只怕無法服眾?!?/p>
劉邦卻并不這么認為,他只是哈哈一笑,而后拉著陳成的手說道:“自古功高莫過于救駕,你將本王救難于生死之間,如何擔(dān)不起這徹候之首的位置了?”
他以不容拒絕的語氣說道:“便這般說定了。”
“日后,你便是官渡侯了!”
陳成退卻再三,卻沒有能夠退卻成功,只能夠這般接受了。
————————————————————————————
《漢書·陳喜列傳》“喜,陳地人,本為仲山甫之后,其祖以功封陳地,因而以陳為姓氏。喜本高祖麾下一小卒,時高祖為漢王,追項羽。項羽逃亡不知去往,因而高祖言之:能得楚王去向者,加食祿一千石,賜為關(guān)內(nèi)侯,時喜出,言之曰:楚王者,必走烏江?!?/p>
“高祖因而追之,果見?!?/p>
“時淮陰侯信攻齊,與高祖分?!?/p>
“高祖追羽至滎陽之地,困。羽為之高祖,欲殺之?!?/p>
“時高祖麾下無大將,見喜,大悅,言之曰:陳卿救我!若無陳卿之事,則吾死也!”
“喜臨危受命,率高祖之卒而御羽兩旬有余?!?/p>
“其謀遠慮,調(diào)之羽麾下大將,斷羽之糧草,而使羽卒下士氣大傷?!?/p>
“羽欲死戰(zhàn)?!?/p>
“時水火大作,疑天宿神力而將,葬羽大軍。”
“值此之際,喜操戟而戰(zhàn)羽,曰之:賊子受死!羽聞言大驚,受之十八仗,則奔走四方?!?/p>
“高祖見之曰:此為猛將,乃吾麾下之幸。”
“事后,見喜,曰之:爾之猛將,稱王者眾,為我麾下,如何任之校尉?皆為我之過。又言之:自古功高莫過于救駕,爾救駕之功,當(dāng)為徹侯之首。”
“因而,加封喜官渡侯,受封官渡,列徹候之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