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有不少人也被這個詞匯逗笑,哪怕早就知道天幕偶爾喜歡胡言亂語,但這么一形容還真挺好笑的。
【但與此同時,孝宗即使再傻,兩個兒子身為皇子同時染病,明明那么多侍從,最終卻拖延到這等嚴重的地步才被發(fā)現(xiàn),也足以令他意識到此次的事其實并不是什么巧合,必然是有人蓄意為之才會如此!
現(xiàn)實中的智斗當然沒有小說里描寫的那么邪乎,一個人做的什么事會導致什么后果都有跡可循,只要知道線索,就總能通過這些順藤摸瓜。因此在想通幕后之人將劍鋒指向兩個兒子,如若成功哪方更能得利后,孝宗頓時大發(fā)雷霆,當即嚴令徹查此事。
然而還沒等他查出什么來,有一個人就自己主動趕來邀功告密來了?!?/p>
已經不被關注的純王也霍然抬頭:誰?是誰背叛了他?
在他看來即使他那個蠢哥哥發(fā)現(xiàn)了這件事不是巧合又能怎么樣?難道查出來的就一定是對的嗎?他完全還可以將這件事推給其他有嫌疑的兄弟,除了壞他好事的殷閔,這個叛徒也實在罪不可赦!
殷閔暗自思忖:按照這個前后句式,他覺得這個人應該八九不離十,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個周通海了。
果不其然。
【聽到這里大家應該也都知道了,這個人就是周通海,他眼見情況不妙,很干脆的就立馬就反手舉報了自己原本投資的項目,也就是純王本人,隨后又因為自己和純王之間的牽扯沒有確鑿證據(jù),同時依靠岳父做保,最終得以撇清關系。
直到新帝上位清洗朝堂,因為缺乏可用心腹,沉寂已久的他這才靠著揣摩上意的本事一朝榮登政治舞臺的頂端。
嗯,如果不看那些被他欺壓到家破人亡,賣子賣女賣身的百姓的話,這人生莫名還挺勵志的?!?/p>
純王咬牙,勵志個屁!被坑的可是他?。?/p>
天幕下的其余人要么不屑嗤笑,要么唾罵佞臣,然而就是無人在意結局已經昭然若揭的純王。
至于周通海本人?皇帝派去的人動作很快,他已經涼的很安詳了。
還有他那個包庇的女婿的岳父,則在被天幕點到名字的時候,就從大殿內擺給官員的位置中撲通跪了出來,瑟瑟發(fā)抖的被皇帝派人押了下去。
天幕繼續(xù)閻王點名。
【大太監(jiān)劉茂,同樣很善于揣度圣意,常常進獻從各地搜刮來的寶物和美人,把厲帝哄的找不著北,私底下搜刮民脂民膏也更是擅長——但凡奸臣都擅長這個,畢竟昏君把他們提拔上來又不是跟自己作對的,非要類比這樣的關系的話,那就是王八看綠豆,蒼蠅找到了狗屎,臭魚配爛蝦,簡直天生一對?!?/p>
這話聽得人實在忍不住噴笑,可不就是如此嗎?這天幕也太會形容了!同時還狠狠地將這兩者貶損了一頓。
這回不用皇帝示意,底下的人就自主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開始在宮里找起了疑似劉茂的太監(jiān)。
【李崇和范畛,這倆人更是老熟人了,前者在厲帝統(tǒng)治政權的先期更是掌握著重要的兵權,說到這里可能有朋友意識到了華點,我為什么說是“先期”呢?很簡單啊,因為他被厲帝這個外甥給砍了??!】
殷閔聽到這里閉了閉眼:依照義……不,李崇的性格和當時的形勢,這樣的結局還真不意外。畢竟他那個弟弟自己就是兵變上位,哪怕剛開始看似不會在意,時間久了,再加上朝中也很可能有意無意傳出類似的威脅言論,結局幾乎就是必然的事了。
皇帝更是冷笑,他早就看出來李崇沒這個本事當攝政王了,哪個皇帝容得下這樣的威脅在朝堂?
大殿上的其余人等也面面相覷,政治舞臺,還真是風云變幻??!
【李崇這個人咱們之前也剖析過了,前半生一直怨天怨地,就是看不清自己有多平庸,如今一朝咸魚翻身,在他眼里那就是狠狠的贏了殷釗這個嫉恨對象一把。志得意滿下更是一發(fā)不可收拾,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那說的都是輕的,宮里的宮人他都是想糟蹋就糟蹋,幾乎誰都不放在眼里。
但如此目空一切,哪兒還有不得罪人的?那不順手的事?
于是原本的盟友范畛就這么被他給得罪了?!?/p>
天幕下一片嘩然,許多人或許早已經想到李崇在獲得權勢后必然會很張狂,卻沒想到對方居然能夠猖狂到這等地步,這家伙難道就不怕被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