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朝歷來除加開的恩科外,正常的科舉會試都在三月初進(jìn)行。
因而有志參加此
次會試的學(xué)子,都會早早的趕赴京師。
“狄賢弟?!?/p>
在京中見著狄懷真的時候,閆嵩臉上滿是笑意。
“惟青兄。”
狄懷真微微一怔,隨后也笑著拱手見禮。
自上次在元覺寺一別后,狄懷真、閆嵩還有呂祿山這三人就再未見過面。
各奔東西,自謀前程。
閆嵩同狄懷真,不出意外走的是文試的路子,他們二人卻是半點(diǎn)時間也不浪費(fèi)。
待明了潘玉蓮的心意之后,就片刻不停的返回舊籍,先過童生試,再過鄉(xiāng)試,之后馬不停蹄的又來京中參加會試。
閆嵩最為年長,對外的性情也略顯‘低調(diào)’,每每考試只取第二或第三,絕不爭先,
而狄懷真最為年少。
他就很符合年輕人意氣風(fēng)發(fā),鋒芒畢露的模樣,必定竭盡全力,爭先而為。
這兩人瞧著性情迥異,就不像是一路子的人,之前的人際關(guān)系上也沒什么交集。
此刻京中相遇,他們二人也無意將早已相識的事叫外人知曉。
因而略略打過招呼后,閆嵩就帶著狄懷真一前一后的去了處小茶館。
茶館內(nèi)還有個小小的隔間,無人打擾。
見狄懷真四處打量了一眼,閆嵩笑著伸手給他斟了杯茶,:“地方簡陋,招待不周,賢弟往后來此處吃茶,分文不取。”
狄懷真一聽這話,便知這茶館是誰開起來的了。
他笑著取過茶壺,也給閆嵩斟了杯茶。
“此處清幽雅致,茶香襲人……往后懷真只怕還要多來攪擾,到時望惟青兄莫要嫌棄?!?/p>
這樣的說話方式……實(shí)在是舒服。
嗯,果然還得是‘讀書人’才對味。
就說和呂祿山那個‘臂上能跑馬’的‘莽夫’不是一卦的路數(shù)。
兩人對視一眼,隨即哈哈一笑,舉著茶杯敬了敬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