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的河道,廣博而又干凈剔透,刺目的白色,讓人很容易產(chǎn)生視覺疲勞。
此時,綿綿的細雪還在不停下著,在雪橇快速行駛時,慣性攜帶著這些細小的冰碴子抽打在臉上,還是會有些許的不適。
但村民們常年在這種環(huán)境下生活,皮粗肉厚的,早已經(jīng)對此無感。
不多時,雪撬拉著一二十個年輕人,呼嘯而至,在冰河的中間停了下來。
眾人不知道哪里才有魚,來到這里雖然不是為了打魚的,但是他們很多人都隨身帶了捕魚的工具。
既對于這次測試,大家伙兒想要選一個風(fēng)水寶地試試水,萬一運氣好,會有意外收獲呢。
在這種極寒條件下討生活,任何一分力氣都不應(yīng)該被浪費,物用其極才是生存下去的不二法門。
于是,村人三三兩兩的人散開,準備選擇最佳的出魚口。
有的人趴在冰面上,用工具輕敲冰層,發(fā)出那種清脆的“咚咚”聲,證明水下空曠,沒有魚。
若聲音沉悶,可能有冰下水流或魚類聚集。一般而言,魚群游動時可能帶動水流,改變冰層共鳴。
此時冰層厚度在50厘米厚,過薄則無法行走,過厚的地方,魚兒無法呼吸會躲進深水區(qū)。
這些,得有經(jīng)驗的人才能聽出來區(qū)別。
有的則試圖把冰面擦亮,能看清楚冰層下有沒有魚兒游動時產(chǎn)生的氣泡,若是有成串的,密集的氣泡,有魚群的概率就比較大。
很快就差探了七八個魚群出沒點,并在冰面上做了記號。
其中有兩個記號,是林海做的。
他結(jié)合了上輩子的捕魚經(jīng)驗,有很大的把握,能確定這兩個點,都會有魚群出沒。
那張老師選好了一個地點,林海湊近了一看后,皺眉,“這里魚少,要不……換個魚多的地方吧!”
張老師還沒吭氣,發(fā)現(xiàn)這個捕獵點的人卻第一個跳了出來。
“誰敢說我找的這個地方魚少的?”
“我爺可是咱們村的捕魚把頭,去年,就是他捕到了一條500多斤的魚王?!?/p>
“我的本事可是得了他老人家的真?zhèn)?,這里可是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的黃金獵眼,你懂個錘子。”
在場的人也紛紛力挺起這個人來。
“林海,這一點,你還真得聽狗娃的,他還能害了咱們不成?!?/p>
“就是啊,他比你多吃幾年飯,經(jīng)驗肯定也比你多,你就別犟了,咱們聽他的還能少走一點彎路,你就等著回家吃魚吧,哈哈哈……”
林海都沒好意思告訴他們,這個冰洞打開后,很有可能會空軍。
但大家伙兒興致高昂,他也不好傷了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