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被董卓追上并激戰(zhàn)之后北椋選擇了退兵,但是退兵回來的這一路上他們才發(fā)現(xiàn)……
蘇程一直帶著流州的兵馬跟在他們的后面呢。
北椋王帶兵是真的打仗,但是蘇程帶著的兵,那真的是……不干人事啊!
沿途有已經(jīng)被打爛的軍鎮(zhèn)?城墻都給他扒嘍!
有屯糧的糧倉?能運走的都運走,運不走的都燒掉!
總之蘇程的方針是能運走的都運走,運不走的都毀掉!
對于北莽這樣游牧民族來說,南朝這些人建立起來的跟文明相關的所有建筑幾乎都被蘇程給毀壞殆盡了!
士兵們拆起來慢,那就蘇程親自動手去拆!弓一拉箭一放,倒了!
而且蘇程只射建筑物里面看著是承重墻的地方,這樣倒塌之后廢墟還在,北莽還需要自己動手來整理……
所以當北椋的軍隊都退回去之后,董卓看到南院大部分城池的樣子,人都崩潰了!
可以說北莽南朝幾十年的家底,這一趟打完之后可就什么都不剩了!
說實話損失的士兵還能通過再招兵源補充回來,但是蘇程拆掉的這些東西想要補回來可就太難了?。?/p>
而且……蘇程真的活閻王??!什么重要拆什么!什么關鍵拆什么啊!
這大戰(zhàn)一場之后,雖然女帝沒有將自己腦袋上面南院大王的名頭給摘掉。
但是說實在的自己這個南院大王幾乎是名存實亡了!
或許是為了向北椋示弱,這次大戰(zhàn)之后北莽主動后撤接近百里。
在這百里的范圍內(nèi),北莽幾乎放棄了所有城池的重建,在外人看來這是北椋反攻的最好時機了。
可偏偏北椋沒有任何的行動,因為無論是徐驍還是蘇程或者說整個北椋的決策層都沒有被這次勝利沖昏頭腦!
即便是這次椋莽戰(zhàn)爭中北椋是獲勝的一方,但是兵力上現(xiàn)在占優(yōu)勢的依舊是北莽。
而且相對于北椋來說,北莽實在是太大了,大到這樣的面積如果大舉進攻所需要的后勤補給是天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