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國走到正在攪拌水泥的蘇建軍身邊。
“今天必須把一號棚和二號棚的骨架立起來,塑料廠那邊說剩下的材料三天后就能送到?!?/p>
蘇建軍停下手中的活計,擦了擦汗。
“哥,你昨晚才睡了不到三個小時,要不回去歇會兒?這兒有我盯著?!?/p>
“不用?!?/p>
蘇建國搖搖頭,從兜里掏出一個小本子。
“我得把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記下來,以后擴(kuò)建用得著?!?/p>
正說著,老支書拄著拐杖走了過來,身后跟著幾個村民,扛著幾捆新鮮的稻草。
“建國啊,聽說你要用稻草保溫?“
老支書笑瞇瞇地說。
“我讓村里人把今年新打的稻草都拿來了,夠你用了吧?“
蘇建國連忙迎上去。
“太感謝了!這些稻草鋪在大棚里,能保持地溫,蔬菜長得更快?!?/p>
接下來的幾天,蘇建國幾乎住在了工地上。
每天天不亮就到場,夜深了才回去。
他親自檢查每一根骨架的牢固度,測試每一寸塑料膜的密封性,甚至連稻草的鋪設(shè)厚度都要用尺子量過。
第五天傍晚,當(dāng)最后一車塑料薄膜運到工地時,蘇建國正在調(diào)試新安裝的簡易供暖系統(tǒng)。
“蘇老板,您要的塑料到了!“
司機(jī)跳下車,拍了拍車廂。
蘇建國快步走過去,掀開苫布一角檢查。
“質(zhì)量不錯,跟上一批一樣。“
“那可不?!?/p>
司機(jī)壓低聲音。
“劉廠長特意囑咐,這批貨用的都是最好的原料,比給國營廠的還好呢!“
蘇建國會意地點點頭,招呼工人們開始卸貨。
夜色漸深,但工地上的汽燈依然亮如白晝,所有人都知道,早一天完工,就能早一天賺錢。
第十天清晨,當(dāng)初升的太陽將第一縷陽光灑向蘇家屯時。
六座嶄新的大棚整齊地排列在村西頭,塑料膜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
蘇建國站在田埂上,望著這片屬于自己的“蔬菜工廠“,疲憊的臉上終于露出滿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