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小嬋提議,不如直接去找附近的合作社進行合作,看看這樣,能不能將開廠預算壓到最低。
可等她們通過多方調(diào)查和打探才意外得知,附近十里八鄉(xiāng)雖然種植中藥藥材的農(nóng)戶很多,但卻并未建立得有中藥材合作社。
“這事簡直離譜,婉芝姐,我一直以為,他們敢這樣大面積的種植中藥材,肯定是已經(jīng)找好了銷路,有合作社給他們兜底,沒想到,他們種植全都是因為跟風!”
沒錯,事情就是這樣的,一開始苗鄉(xiāng)種植中藥材的并沒有現(xiàn)在那么多,是村民們看到有人大量種植,并且賺到錢了,然后就一窩蜂的開始跟著種。
然而,中藥材市場價格,會隨著原材料的稀缺進行波動,那些能夠在種植種賺到錢的,正是因為當年他們所種植的藥材比較稀缺,而賺到了錢。
可后面幾年跟著種的種植戶們可就沒那么好運了。
就比如說太子參,前幾年的時候因為供需失衡,干的收購價能夠達到兩百元一公斤,正是因為如此,農(nóng)戶門看到了賺錢的希望,第二年大量進行種植。
光是鮮苗的購入價都達到了30元一公斤,即便種苗價格高昂,也依舊供不應求,甚至有些農(nóng)戶為了搶到種苗,不惜送禮托關系都要買到。
然而,到了秋天太子參收獲的季節(jié),由于當年的太子參產(chǎn)量暴漲,價格也一路猛跌,干貨收購價格比種苗的購置價格還低。
這就導致當年大部分種植太子參的農(nóng)戶,虧得血本無歸,自家有地的又還好一點,那種租種土地種植太子參的虧得更加厲害,甚至一度有人因此破產(chǎn)。
可是虧錢他們也得咬牙出手,否則這些東西不往外面賣,在家里放太久發(fā)霉了就會徹底砸在手里。
正是因為太子參的種植飽和導致的虧損,第二年,很多農(nóng)戶改種其他藥材了。
麻小嬋,本以為當初栽了那么大一個跟頭,大家再選藥材種植,肯定會謹慎很多,先找到退路再種。
可讓她沒想到的是,這幾年,他們種植的藥材所走的模式,還是跟以前一樣,每年等藥材收購商過來收購估價。
至于價格是高是低,他們自己也不清楚,全憑收購商空口白牙說了算。
了解完這些,麻小嬋算是徹底理解了何婉芝想要開辦工廠的決心。
“你說得對,要是咱們本地有了屬于自己的中藥材加工廠,以后農(nóng)戶們就再也不用看收購商的臉色了?!?/p>
就跟他們的茶葉加工廠一樣,一起十里八鄉(xiāng)的茶葉都只能等收購商來進行收購,現(xiàn)在茶葉都賣給他們工廠,方便很多,價格也比之前穩(wěn)定。
何婉芝沒有接話,而是若有所思的看向窗外,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
過了好半天,她才想是突然想通一樣,收回視線,眼神定定的看向麻小嬋道。
“既然咱們附近沒有中藥材合作社,那咱不如以你的名義創(chuàng)建一個,你覺得怎么樣?”
什么?辦合作社?我嗎?”
麻小嬋一臉懵逼,甚至有些懷疑,何婉芝不是瘋了就是太看得起她了點。
因為,她平時除了在何婉芝的鏡頭下拍拍視頻外,別的什么都不會,哪里挑得起合作社這樣的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