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惟剛在教室后排調試算法,手機屏幕亮起,是許琳舟的名字。動作一頓,眸色沉下去。他抬眼掃一圈周圍,神情未變,幾乎是在鈴聲第一聲落下的瞬間,已蹭地從座位起身,叁步并作兩步穿過滿是程序員和集訓生的狹窄走廊,快步推開防火門。
樓道另一端安靜得仿佛真空。他站在水泥臺階和裸露墻皮之間,用比剛才低幾個色調的聲音接起電話:“喂?”
那頭頓了一秒,傳來許琳舟別扭而迅速壓平音調的聲音:“……我問你個事。你上次不是搞那個什么分析我打球動作的算法嘛?!?/p>
“嗯。”
“能不能幫我跑一下山城那個……陳璟儀?明天比賽前我要知道她節(jié)奏破綻在哪?!?/p>
“……當然可以?!敝x惟輕輕笑了,“你終于想起來找我?”
“切,我這不是看在比賽份上?!彼氐煤芸?,然后補一句:“你要能搞出點有用東西,我就勉強算你功勞一半?!?/p>
謝惟沒吭聲,但嘴角那抹難掩的愉悅清晰極了。他斂去眼底情緒,目光卻已迅速燃了亮起。
“給我一點時間?!彼Z調平靜,“晚上九點前把她的數(shù)據(jù)發(fā)給你。”
掛斷通話后,他立刻返身回機房。二十多排桌子上的鍵盤聲雜亂如雨,而他迅速拎起自己的電腦包,自主切換進入“勿擾模式”。
對他而言,這些數(shù)據(jù)本來就已準備了一套自動清洗腳本,只需套用前次為許琳舟設計的算法模版,修改幾個目標識別模塊就能直接開始運行。
打開視頻資料,是陳璟儀半年前參加u18巡回賽南寧站的一場比賽。她打法犀利、步幅扎實、殺球速度驚人。
機器分析進度條刷刷前進,屏幕一行行蹦出幀數(shù)據(jù)、關鍵點標簽。燈光打在他面頰輪廓,眼睛里滿是冷色反光。
謝惟聚精會神地篩查、比對。十幾分鐘后,程序彈出關鍵提示:右手底線回合下,陳璟儀每遇持續(xù)四拍以上的對拉,正手步伐移動顯著減慢,防守斜線區(qū)域空檔增大,尤其在高強度回合的第六拍后,對下旋斜線球反應遲緩,回球落點升高、質量驟降。
他將核心數(shù)據(jù)導出至pdf。文檔最下方,他加了一行灰色小字:“給你的對手多幾發(fā)下旋。”
發(fā)出那份pdf文檔后的兩分鐘,微信消息響起:“謝啦。”
然后沒了下文。
謝惟盯著那兩個字半晌,他本想打字:“有沒有看懂?”、“要不要我?guī)湍懔袀€比賽用策略圖?”又或者單純地一句“”,但這些念頭在敲出一個拼音后統(tǒng)統(tǒng)被他刪掉了。
不知為何,那一刻的落寞是清晰的。他抬手撐住額頭,嘴角噙著一點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