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嵌城,又名普羅文查要塞,是荷蘭人為了防止臺灣本島的居民再次發(fā)生叛亂而于1653年建立的要塞,這個要塞是用青磚砌成,有四個墻角,裝備了二十余門威力較小的青銅炮,駐守士兵約五百三十余人。
這個要塞對于臺灣本島的居民來說,確實是一個龐然大物,能夠抵擋住他們的突然襲擊。當(dāng)然,臺灣本島的居民也沒有什么像樣的武器,只有一些刀劍矛叉等冷兵器,連火繩槍都沒有幾支。
赤嵌城的荷蘭士兵也就只能欺負一下那些手無寸鐵的農(nóng)民,六百名手持火繩槍,還有十門青銅小炮的武力,確實很充沛。
這股在臺灣本島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在鄭家軍面前卻顯得不夠看了。
赤嵌城的代司令貓難實叮雖然在四天前鄭家軍水師炮轟臺灣城的時候已經(jīng)有所警惕,加強了對赤嵌城的防御,并讓士兵們提高了警惕,但效果并不明顯,那些嘻嘻哈哈的士兵和軍官們對此并不認同。
人的成見是心中的一座大山。
荷蘭人在海上稱雄,在歐洲與英國、西班牙等強國爭奪海上霸權(quán),經(jīng)商貿(mào)易的船只遍布四海,心氣之高、情緒之傲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摹?/p>
先是1622年澎湖之戰(zhàn),荷軍以三百人堅守蛇頭山城堡面對明軍萬人的圍城,也支持了八個月之久。最后還有一百多荷軍士兵逃到了臺灣島。這無疑讓荷軍士兵對明軍有所輕視。
1652年,臺灣人民不堪荷蘭殖民者的殘酷壓迫,揭竿起義。9月,在郭懷一的帶領(lǐng)下,五千多人跟隨發(fā)動起義,可惜事情沒有做好計劃,被叛徒出賣,起義失敗了。
荷軍三百多名士兵率領(lǐng)兩千多當(dāng)?shù)赝寥随?zhèn)壓了這次起義,導(dǎo)致四千多中國移民被殺害,整個臺灣赤嵌地區(qū)一片血腥。
在仆從士兵不算人的前提下,這兩場戰(zhàn)役給了荷蘭人一種錯覺,中國人都是文弱怯懦、不能打仗的,他們認為二十五名中國人合在一起還不能抵擋上一個荷蘭士兵。并由此引申出了,所有中國人不分農(nóng)民和士兵,都是膽小而不耐久戰(zhàn)的。這已經(jīng)成為了荷軍上下的定律了。
縱然鄭家軍的水師已經(jīng)打敗荷軍艦隊兩次了,但這種固有印象還是無法改變。
此時包圍赤嵌城的只有先鋒部隊,也就是右提督馬信率領(lǐng)的親衛(wèi)驍騎鎮(zhèn)一千兩百人。這一千兩百人都是鄭家軍軍中的精銳,也是少有的騎兵部隊,是馬信的嫡系部隊。
馬信已經(jīng)探知赤嵌城中僅有荷蘭士兵五百余人,雖然不太看得起荷軍的戰(zhàn)斗力,但他也不至于狂妄自大到用騎兵來攻城。
馬信駐馬在赤嵌城下,看著有些簡陋的城墻,摸著下巴在想著如何在最小的損失下攻破赤嵌城。若是能夠在藩主主力到來之前攻克赤嵌城,那可真的不僅僅是長臉這么簡單了。
“你說,我們應(yīng)該用什么辦法以最快的速度攻下赤嵌城呢?”馬信考慮一會兒,問起旁邊的副將馬長鴻。
馬長鴻看著城墻上的二十多門青銅炮,直接說道:“提督,我看荷蘭夷的城墻上的大炮數(shù)量并不多,口徑也小,想必威力有限,不如先讓我軍的大炮放上幾炮,打掉荷蘭夷的大炮,說不定他們就直接開城投降了?!?/p>
馬信想了想,問道:“炮協(xié)可有把握?需要多長時間能夠擊毀這些大炮?”
炮協(xié)協(xié)長李力有些謹慎的道:“提督,這個不太好說。還不確定荷蘭夷的炮火能夠打多遠,炮協(xié)現(xiàn)在僅有十門千斤紅夷大炮和二十門虎蹲炮,要想擊毀城墻上的大炮,需要兩天左右的時間?!?/p>
馬信不滿意的道:“兩天時間,黃花菜都涼了。最多半天,能打就打,不能打再想其他辦法,藩主的主力明天早上就要到了。等藩主一到,還有我們什么事啊。老子拼了命搶來的先鋒,可不能就這么白白浪費了?!?/p>
馬長鴻直接道:“提督,用騎兵攻城傷亡太大了。除非荷蘭夷主動出城與我軍會戰(zhàn),這樣才有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攻破赤嵌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