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硯往村長家跑了一趟。
他跟村長說了說今年的米價要作妖。
村長原本還沉浸在收的大米換高價的喜悅中,一聽他說的話,謹慎了。
讓自己的兒子孟良和趙硯跑著,一家一家的勸說,多多少少的留些米養(yǎng)家口過日子。
聽進去的人家留了一些,至于那些鉆進錢眼子里的,還是把米賣完了。
收米的收完王嬸子家里的,給了銀子。
王嬸子接過了銀子,瞧著天色不早了,就熱心腸的留他們在家里吃飯。
為首的一個穿著藍色華服的年輕俊朗的老板,謙和的謝了她的好意,還向她打聽,“雙河村里有一戶,好像漢子姓趙,夫朗叫江若的,你知道他家在哪嗎?”
王嬸子立刻點頭,“知道,知道?!?/p>
她看了看這位年輕俊朗的公子,想著他也是鎮(zhèn)上的,江若家也在鎮(zhèn)上,指不定的背地里有什么勾搭。
就十分熱情的帶著他去趙家。
這位年輕公子可是個大老板吶。
王嬸子見他收大米,給銀子都不帶猶豫的,有的不足斤兩,他還給人補了兩按成斤算,是個不缺銀子的。
果不其然。
王嬸子把他帶到趙家門口后,這位公子的小廝給了她半兩銀子的打賞錢。
可叫她心里樂的開花了。
她在趙家門口喊,嗓門兒響亮非常,“趙硯家的,你出來一趟?!?/p>
江若不在院子里,在灶屋燉魚呢。
趙硯回來后就把幾條魚給處理了,江若打算一條燉湯,一條紅燒,一條糖醋。
孫海在灶屋里幫著他一塊兒做飯。
江若聽到聲響,擦干凈了手要出去。
院子里,修著雞棚的趙硯離得近,聽到聲音后就先出去了。
他到門口,看到收大米的人,認出來,一只手握著大門就要關(guān)上,“我家大米不賣。”
收大米的年輕人笑了笑,“我不是來收米的?!?/p>
王嬸子搶著說,“他是來找你夫郎的,若哥兒,若哥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