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又是大年三十
1963年1月24日,除夕。
首都,南鑼鼓巷95號四合院,前院張家。
一大清早,就有一位老師帶著一群少先隊員,來給張家貼春聯(lián),掛光榮燈!
母親馬秀珍端著一盆糖和花生,給老師和小孩都抓了一把,高高興興的把人送出了院。
張和平穿著單薄的綠軍裝、薄棉襖夾絨內膽、黑面雪地靴,帶著狗來福在外面晨跑回來,就見閻埠貴在他家門口的長竹桌旁,正幫院里人寫春聯(lián)。
待張和平看到自家房門時,愣了一下,這誰寫的春聯(lián)?
橫批:光榮之家
只有英勇無畏
才能保衛(wèi)和平
再有就是,東廂房門口的路燈,多了一個大大的紅色五角星燈罩。
張和平問了灶臺邊的母親后,才知道那是一群少先隊員給軍屬送的,院里獨一份!
張和平在門口跺了跺腳,打開東廂房門,推開掛在門框里面的一床擋風保暖棉被,快速鉆進屋內,就發(fā)現(xiàn)已經有客戶來驗收之前定制的衣服了。
表妹縫補攤的制衣生意,是1月3號發(fā)了今年的布票后,才開始火熱起來的。
從1月3號到24號,大表姐馬麗莉接了33套新衣服訂單,其中有5套是中院周家下的單,兩口子和三兒女一人一套,不由讓人感嘆紡織廠的福利布票真多。
不過,周家媳婦陳立琴還是好相處的,幫張家淘換了不少布票,而張家只是出了一些糧票。
倒是今年的鞋票有多,1人兩張,一共12張,留著春天買薄皮鞋、夏天買涼鞋。
張和平問了一下制衣進度后,就不管她們了。
新衣服訂單已經做完了,只等客戶今天來拿走了。
她們現(xiàn)在做的,只是一些簡單縫補,中午就能做完。
為了這批新衣服訂單,大表姐馬麗莉連老家馬家屯都沒回。
姥爺馬常明他們倒是很放心,馬麗莉在二姑家不愁吃穿,冬天又是在燒了炕的屋里做衣服,被當成親閨女養(yǎng)得白白胖胖的。
瞅了一眼正在客廳茶幾旁,忙著做戰(zhàn)術靴的老張師傅,張和平打開收音機,拿了一盤瓜子出門,坐到窗下小茶幾旁的扶手靠椅上,悠然自得地嗑起了瓜子。
一群玩光了鞭炮的小屁孩,跑到張和平面前,眼巴巴地看著,就差問一句:好不好吃?
張和平給他們每人分了一小撮瓜子,將他們打發(fā)走后,母親馬秀珍就喊人端餃子了。
張和平起身,敲了一下窗戶,示意窗后踩縫纴機的兩個姐出來,他則跑到門外,將不怕冷的紅袖奶奶謝二妹喊了回來。
張家這餃子是手工搟的皮,包的是野豬肉白菜餡。
昨天包好餃子后,母親馬秀珍用兩個白布面粉口袋把它們裝好,并放在門外凍了一會。
之后,她把布袋里的凍餃抖散,掛到了沒有火炕的右耳房,與剩馀的幾塊臘肉、兔干、風干雞、熏魚當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