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昭四年深秋,大夏京都云都府東門,人聲鼎沸。
今日,京都萬人空巷,朝野轟動。
因為就在今日,就在此時,大夏天子將親率皇后、公主,以及滿朝文武百官,于東門之外迎接從益州凱旋而歸的功臣:錦衣衛(wèi)指揮使,益州平叛元帥陸云,與禁衛(wèi)軍統(tǒng)領(lǐng)穆青,并隨其而來的五千益州軍士。
這樣的排場,整個京城百姓聞所未聞。
早在天未亮?xí)r,東門外便已聚滿了人。
人山人海,望不到頭。
街邊茶樓早早爆滿,巷口臺階全被占了個干凈。有人搬著板凳,有人爬上屋頂,甚至連樹枝上都坐著人。
誰都想親眼看看這位傳說中的人物——
那位出身內(nèi)侍,
卻一躍名揚京城的陸云——
才華橫溢,以詩詞折服韃靼使節(jié)團;
膽識過人,敢于對抗權(quán)貴,曾為營救穆青不惜抗命羈押皇親;
更在朝局暗流中揪出韃靼安插的內(nèi)奸,震動朝野;
而如今,又遠赴益州,平亂賑災(zāi),安民立威,再建大功。
"
聽說他剛?cè)牖蕦m不過是末尾小太監(jiān),專門端茶送水的,如今連陛下都要親自迎接?!?/p>
“平定了益州,斬殺貪官,這份功勞,不封侯也得加官?!?/p>
……
百姓們你一言我一語,臉上全是抑制不住的興奮與敬佩。
聽著周圍那匯聚如潮般的熱論,坐在皇輦上的女帝神情不變,唇角卻微微一勾。
相較于那些結(jié)黨營私的大臣,這些百姓所言才讓她感到心里安慰。
眼角余光瞥了一眼身后的百官,視線最后停在那神情肅沉的兵部尚書、蕭武身上。
鳳目微瞇,她輕啟朱唇:“百姓的眼睛,是最不糊涂的!”
這句話聲不大好似是在自言自語,卻清晰的落在后面的百官耳中,面色微變。
蕭武一動不動,拱手垂眸,心中卻已泛起波瀾。
他自然聽懂了這話背后的含義。
這是在敲打他們。
是在提醒他,也是在提醒滿朝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