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干啥?
在這個互聯(lián)網剛剛興起的時代,電視依舊是普通人看世界的主要媒介。
有線電視覆蓋率雖然已經很高,但對于一些縣級以下行政單位,尤其是偏遠地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村屯的電視就只能收到三個臺:
一個中央一套。
一個本省衛(wèi)視一套。
另一個就是當?shù)氐目h級電視臺了。
而且,其中信號最好的,清晰度最高的,也是本地臺。
搞個魚骨天線或者小鍋蓋天線倒是能多收幾個臺,但信號也是極差。
像楚安這代人小時候,家家都有個天線桿子立房檐邊兒上,經常性大人在電視機前指揮,楚安這些孩子抱著天線桿子,向左轉,向右轉。
您要是覺得這種只播幾個小時的小電視臺沒什么觀眾,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一來,本地新聞高度契合當?shù)乩习傩盏纳?。二來,這種小臺容易鉆空子,監(jiān)管也不嚴。
他們能播的東西,大電視臺未必就敢播,都是最貼合百姓喜好的。
像是武俠片啊,港臺日韓好萊塢大片啥的,管你有沒有版權?趕上過年一天24小時電影聯(lián)播,都是大伙兒愛看的。
有時,搞點擦邊也不是不行。膽兒大的后半夜專門放三級片,就是這么野。
所以,地方小臺的擁躉,尤其是年輕群體和農村觀眾是非常多的。
張軍梅其實到現(xiàn)在還是暈暈乎乎的,她這個外聯(lián)主任屬于臨危受命,客串起了發(fā)行總監(jiān)的職務。
而且,到現(xiàn)在她也沒想通,那個楚十塊到底是怎么把缺兵少將的劇組,運營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組里的每一個人,包括她自己,都甘愿聽從他的指揮,也都干勁十足。
也許大伙兒已經意識到,他們可能在創(chuàng)造一個奇跡。
張軍梅揉著眉心,心說,大伙兒心里憋著一口氣。
因為《最好的我們》可能是
看我干啥?
“主機位還是干單機位的活,輔助機位則是拍一些特寫。比如,許淑奔跑時的面部表情啊,急促的腳步特寫啊,等等?!?/p>
陸導一拍大腿,“好主意!”他已經有畫面了。
回應他的,是董文德嫌棄的眼神。朝大伙吐槽,“現(xiàn)在知道給他當攝像多他媽的難了吧?”
道具老大笑道:“都不容易,同病相憐。你繼續(xù),別耽誤事兒!”
只見董文德話鋒一變,眉開眼笑,“而三機位拍法就完全不一樣了?!?/p>
“三個機位分別是:全景機位,正面機位和反面機位?!?/p>
“三個角度同時拍,把所有陸導需要的細節(jié)一次性捕捉。演員只需要跑一遍就能完成一組鏡頭,效率成倍數(shù)的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