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二、
依托著赤江水系與獨特的山脈,蒼越二州的絲造瓷器以其獨一無二的特點聞名于世,進而也催生出其獨有的文化民俗。
這中秋游神便在其中,相傳原名應該叫做“端神”,本是為了祭神驅(qū)鬼,保佑蒼越兩州風調(diào)雨順,時間久了,該風俗雖還在,卻因其嚴肅性,逐漸演化出游神這一適合蒼越人民節(jié)日里慶賀的習俗。
每當要準備游神時,兩地的人便會用最上等的絹布糊織出各類花燈,又用最好的土爐,最上佳的瓷官,燒制出各類“瓷琉璃”綴在花燈上,游神時花燈栩栩如生,琉璃鈴鐺輕響,伴著樂姬曲伶的調(diào)子,顯得格外熱鬧有趣。
后來又吸取了駱州的風俗,讓優(yōu)伶?zhèn)儼绯筛黝惿裣稍诨襞酝鏄锋覒?,作為神明的代表與民同樂。
顏子衿倒是從未見過中秋時有這樣的風俗,以是當人群簇擁著花燈緩緩行過大街時,更是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放上去,可惜她低估了蒼越人民對游神的重視,眼前所見實在太過精彩豐富,她竟一時看花了眼。
這般太陰星君長袖舒展,身上環(huán)佩叮鈴,身下“嫦娥”們簇擁著翩翩起舞;那般華光神君端坐寶座,持劍托符,腳邊“神官”肅穆而行;此處精衛(wèi)銜石揚羽展翅,身邊“花童雀精”嬉鬧玩耍;那處菩薩楊柳低眉,“龍女金童”誦經(jīng)侍奉身側……
舍不得這邊,又好奇那邊,顏子衿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竟差一點忘了呼吸,其他扮做神仙的優(yōu)伶圍繞著花燈,不時與道路兩側的行人互動。
顏子衿最先認出織女的花燈,畢竟以前秦夫人不止一次說起她與織女的緣分,可以說她是從小聽著織女的故事長大。
織女側身拈針,云鬢華裳,正手捧輕紗眉眼含笑,用柳條端著的喜鵲繞身晃動,瞧著幾乎與真鳥無二,腳下是用云緞糊出的彩霞,內(nèi)里點了明燭,倒像是隱在云中的星辰。
顏子衿實在太過喜歡,目不轉睛地瞧著那織女花燈,以至于那扮做獼猴的優(yōu)伶躍到身前時,還被嚇了一跳,差點跌了手里花燈。
等穩(wěn)住神定睛一看,只見一只獼猴扮相的優(yōu)伶正曲著雙臂,衣裳胡亂掛在身上,外帶著帽子,蒙著猴毛面具,渾身上下只有鞋褲還算規(guī)整。
喬春兒一眼認出來這扮相,連忙拉著眾人指著他笑道:“你們瞧,竟有人將孫猴子扮成這個模樣?!?/p>
周圍的人見他這滑稽的扮相,紛紛笑著圍了上來,畢竟以往大家瞧著的都是威風凜凜的大圣扮相,哪里見過有人會扮成石猴初蒙的樣子,頓時你一言我一語沖他開著玩笑。
只是那孫猴子卻不惱,面對著眾人擺弄著標志性的動作,也許他還是學徒,動作顯得有些生疏卻更顯得滑稽有趣。
顏子衿本是被他嚇了一跳,一時只呆呆地瞧著他,可沒多久也被他的動作逗樂,“噗嗤”笑出聲來。
“你是哪里來的猢猻,怎得跑到人間來了?”桃幺在一旁笑問道。
那孫猴撓著臉頰,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他看了顏子衿一眼,聲音悶悶地從面具里傳來:“我本是山里的猢猻,貪慕人間繁華,這才下山來的?!?/p>
“你又要到哪里去?”顏子衿也笑著開口問道,本以為他會按著話本說的那樣去仙山求道,誰知孫猴子卻抱拳朝著天上拜了拜道:“我得菩薩指點,下山遠走,萬里西去,要護人平安哩。”
“你要護誰的平安?”
“護該護之人。”
“你又要去何處?”
“去該去之處?!?/p>
孫猴子回答得讓眾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畢竟大家從未聽過這樣的回答,顏子衿歪著腦袋想了想,此人大概是即興為之,便也不按話本的情節(jié)去問:“你何時西去?”
“今日便走,”孫猴子搖晃著身子,隨后又摸著耳根嘿嘿道,“只是這天高路遠,下山且?guī)Я藥追莨瞎瑒偛挪徊?,被俺吃了個干凈,沒了路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