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他不解的是,既然對方清楚他的狀態(tài),為何還要堅持邀約?
“而且,我這次來,并不是單純想請您出演。”許曉坐直身體,一字一句道,“我希望——由您來執(zhí)導這部電影?!?/p>
“一個既精通表演,又擅長歌舞,還能駕馭導演工作的全才,除了您,我想不到第二個人?!?/p>
張國榮下意識地想要婉拒,可還未開口,許曉已經繼續(xù)說了下去:
“張先生,關于您的病情,我了解一些。生理性抑郁癥并非無藥可醫(yī),只是需要更專業(yè)的治療。”
他的聲音低沉而懇切,“這兩年我在美國求學,雖然不愿承認,但他們的醫(yī)學研究確實走在前面。我的導師認識紐約大學朗格尼醫(yī)學中心的專家,他們在神經心理領域有最頂尖的團隊和診療方案?!?/p>
他深吸一口氣,目光灼灼:“我不敢保證一定能痊愈,但我相信,他們至少能幫您找到控制病情的方法?!?/p>
見張國榮沉默,許曉緩緩將劇本推到他面前,語氣輕而堅定:
“這部戲,我只認您。如果您愿意嘗試治療,我愿意等;如果您暫時不想考慮……”
他停頓了一下,聲音微微發(fā)緊,“那這份劇本,恐怕只能永遠封存了——因為除了您,沒人能真正讀懂它。”
許曉知道張國榮是有導演夢的,去年,他好不容易籌備起來轉型導演的首部電影《偷心》,劇本、演員一切都籌備妥當,卻因為電影公司的撤資,導致電影計劃流產。
或許也正是這個噩耗,讓張國榮本就有所征兆的生理性抑郁癥徹底爆發(fā)。
——起碼在當前年代,演員跟電影資本之間是有一道厚厚的壁壘的。
即使張國榮自己有錢可以撐起《偷心》劇組,但是沒有電影公司幫忙制片,后續(xù)處理發(fā)行問題,單單拍出一部電影無法拿到上映許可,無法發(fā)行也是一樣的。
經歷了這首部長片電影流產的事情后,張國榮就徹底抑郁了,是生理+心理都遭重了。
后來他在自傳里寫道:“我想自己可能有點憂郁癥,原因很可能就是對自己不滿,對別人不滿,對世界更加不滿,那段日子真的好黑暗”
可見導演夢想的破滅,對本身就患有抑郁癥的他,確實是造成了知名的打擊。
而許曉此時遞上的劇本,就好似給落水即將溺亡的人一根救命稻草。
在港島拍不成的電影,許曉相信在內地憑借著自己跟北電的關系,絕對可以讓張國榮圓了自己的導演夢!
空氣仿佛凝固。
張國榮望著眼前這個執(zhí)著的年輕人,忽然覺得,那份久違的熱忱,似乎正一點點從心底蘇醒
“許生,請多指教!”
“張導,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