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有很多好處,
首先那就是迷惑性,對敵人進行一種欺騙,讓大家以為機器人的腦袋是致命點。
其次呢,則就是防護型比較強,因為機器人胸口部分,或者說整個軀干部分都屬于重要防護目標,除了自身的護甲外,還有外掛護甲以及穿戴護甲,防護性安全性肯定要比腦袋上要高。
雖然說頭部的防護性能也不弱,
加上頭盔的防護,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是強大打來巨大的沖擊力,
即便是擊穿不了頭盔等防護,也會造成巨大的震蕩。
如果是真人的話,腦震蕩,
頸椎骨折這肯定是少不了的。
即便是機器人,恐怕在這樣巨大的沖擊力下,也會對內(nèi)部電子元器件造成巨大的破壞。
所以經(jīng)過相關的實驗論證,
最終我們將它的智能大腦轉(zhuǎn)移到了它的胸口里面。而空出來的腦袋里面,自然也不能空著,它里面也安裝其它一些功能模塊單元,比如通訊系統(tǒng),環(huán)境感知系統(tǒng),以及一些其它的功能設備模塊。
這樣一來,即便是機器人的腦袋受到重創(chuàng),甚至整個摧毀的話,那么這臺機器人也只是損壞了一部分功能,還是能夠保持運行的。
在它的軀體上面其實是有幾組備用微型鏡頭的,如果智能系統(tǒng)檢測到機器人頭部被毀,
那么這些微型鏡頭就會被激活啟用,充當臨時的‘眼睛’?!?/p>
“挪,這里就是!”吳浩指著這臺戰(zhàn)斗型類人化仿生機器人位于胸前的一顆微型相機沖著眾人介紹道。
眾人順著吳浩的手指看去,果然在這里不起夜的地方居然有個鏡頭。很小,
就像是手機上的后置鏡頭。
見眾人感興趣的神色,
吳浩主動讓開身位,放眾人靠近觀察,他呢則是繼續(xù)笑著介紹起來。
事實上,這還沒有完。當機器人中的智能系統(tǒng)檢測到機器人的軀體受損后,會第一時間評估自身的損壞情況。如果損壞程度不足以影響機器人正常運轉(zhuǎn)的話,那么機器人會繼續(xù)執(zhí)行相關的任務,以任務優(yōu)先。
如果檢測到機器人殘損嚴重,這個時候智能系統(tǒng)就會啟動自主修復能力,可以對軀體上一些損壞的部位進行相關的修復,從而恢復一部分性能。
如果損失嚴重的話,那么機器人中的智能系統(tǒng)會自動搜尋附近的殘損機器人,然后沖它們軀體上面拆卸相關的部件替換自身的損壞部件,最終恢復正常運行,從而繼續(xù)執(zhí)行相關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