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帝宮內(nèi)眾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到祝融赤身上。
有驚訝,有感慨,有不滿,有擔(dān)憂……
不過,他們不約而同看向妖帝的方向。
畢竟這事情的決定權(quán)還在妖帝手里。
祝融曜對于自己這位四叔還是比較倚重的,他統(tǒng)治的二十余萬年間,祝融赤作一直南征北戰(zhàn),平定叛亂,算是帝族里少有的能人。
只憑這點,妖帝雖然不滿四叔的冒犯,但還是耐著性子給了他闡述的機會。
祝融赤直截了當(dāng):“根據(jù)帝族這些年證道的結(jié)果,老臣有理由懷疑,過度召喚果位可能透支妖庭氣數(shù)。”
聽到這話,妖帝認(rèn)真思索,回想這二十多萬年發(fā)生的事情。
似乎……有點道理。
不過,那只是站在理性的角度。
他如今是妖帝,是妖庭至尊,萬一這消息證實,自己必然威信掃地。
妖帝擺了擺手:“四叔自己也說了,這是猜測,當(dāng)不得真。神位關(guān)系到我族的新生力量,不容有誤?!?/p>
“如若不然,就由帝族全體來決定,要不要保留神位”
聽到這話,下方一眾帝族紛紛交換了眼神。
尤其是那些輩分低,還沒有輪到過神位的。
他們的突破機會本就渺茫,好不容易有一個輪替的機會,怎么能輕易放棄
抱有這種觀點的新生代不在少數(shù)。
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祝融赤作為始祖幼子,早早就突破到了合體境,怎么可能與他們這些后來者共情
他是德高望重,替妖庭立下汗馬功勞不假,可若是因此就斷了大伙的前途,即便是祝融赤也不行!
相比之下。
倒是高輩分的族人,以及帝族神君比較偏向祝融赤的觀點。
他們不否認(rèn),自身是既得利益者的一員。
但祝融曜統(tǒng)治期間,族里新生代最出色的一眾小輩全部死于證道也是事實。
假如帝族能一直存在下去,那么靠他們這些神君也足以撐場子。
可問題在于——
倘若有朝一日,祝融氏失去了妖帝的位置,那這個影響將是致命的。
一旦帝族神君大量戰(zhàn)死,再疊加新生代青黃不接,祝融氏帝族將會以一種難以想象的速度衰落。
所以,按照祝融赤的方案,至少可以延緩帝族衰落的步伐,留足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