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之地。
馬展仍舊坐鎮(zhèn)于此,他并沒有著急班師回朝,一方面是為了穩(wěn)定突厥局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觀察吐蕃的情況。
對于馬展來說,他并沒有太多顧慮,雖然他并不想勞師動眾,大費周章的覆滅吐蕃,但不代表他怕了吐蕃。
就算如今吐蕃崛起,但是在大隋面前,仍舊只是一個小國。
以如今大隋的國力,再加上馬展的實力,吐蕃根本就不堪一擊。
可以說,吐蕃唯一的倚仗就是他們所處的特殊地形。可要是他們真以為,這樣就能高枕無憂,立于不敗之地,那也是個笑話。
最近這段時間。
針對突厥各部的清洗,已經(jīng)進行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吐蕃了。
如果吐蕃一方當真有自知之明,那就應該派遣使者來大隋,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并且臣服大隋,馬展也不想大動干戈。
畢竟就目前來說,拿下吐蕃的地盤,對大隋來說并沒有什么直接的好處,反而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維持。
但此事,終究是沒有發(fā)生。
首先送到馬展面前的,乃是羅成親筆所寫的奏報。
眾將皆聚集于此。
馬展看著這份奏報中的內(nèi)容,臉上浮現(xiàn)些許冷色,接著說道:
“本王已經(jīng)給了吐蕃機會,只要他們能夠看清局勢,做出選擇,那本王也不想和他們大動干戈。
只是本王也沒有想到,吐蕃竟然如此膽大妄為,他們竟然當真派遣大軍,突襲伏俟城,當真是太狂妄了!”
馬展目光凌厲,他現(xiàn)在的態(tài)度很簡單,那就是任何人膽敢與大隋為敵,都將付出代價。
吐蕃自尋死路,他們主動出兵進犯大隋,此事就沒有緩和的余地,他們必須承擔最終的結(jié)果。
雖然這場戰(zhàn)斗,因為羅成的緣故,是大隋取得了勝利,吐蕃一方并未取得什么成果。
可要是大隋熟視無睹,放任不理,那接下來,其他國家又將如何看待?
他們只會心生輕視,覺得大隋衰弱了。
這自然是馬展不愿看到的結(jié)局。
而在馬展開口的同時,眾將亦是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他們立刻答道:
“啟稟王爺,我等愿隨王爺出戰(zhàn)吐蕃,讓他們知道我大隋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