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朕順應天意,登基為帝,自當勤政為民,匡扶社稷,諸位愛卿護國有功,掃滅叛賊,理應重賞。
定北王馬展千里馳援,挽狂瀾于既倒,重振我大隋聲勢,掃滅反賊宇文化及,其功高蓋世,無人能及。
朕今加封其為大隋鎮(zhèn)國王,兼有攝政王之位,望愛卿多加勉勵,為我大隋社稷再建奇功,復我大隋河山……”
這圣旨開頭,就是對馬展的封賞。
當在場群臣得知,馬展竟然被封為鎮(zhèn)國王,甚至還是攝政王的時候,所有人都是瞠目結舌,滿面難以置信。
雖然很多人都猜到,以馬展立下的功勞,肯定會獲得重賞,可他們萬萬沒想到,封賞會夸張到這等程度。
且不說攝政王這個幾乎掌控天下大權的位置,單單是鎮(zhèn)國王,就比楊林的靠山王都牛批了。
或許這其中,有人覺得這樣安排不合情理,但此刻他們根本無從反駁。
因為從這道圣旨頒布出來,就已經代表了楊林的態(tài)度。楊杲雖然是大隋之主,但實際上,他只是一個旗幟罷了。
如果楊林有意推馬展上位,讓他統(tǒng)領大隋,其他人又有什么辦法呢?
他們根本沒有資格非議此事。
在宇文化及造反之后,如今的江都城,或者說這新朝廷,權力的核心就是楊林和馬展。
感受到群臣異樣乃至于熾熱的目光,馬展淡定如常,對這個結果,他早就知道了。
當然了,想到自己成為大隋的攝政王,馬展也難免有幾分唏噓。
而后,就是對其他人的封賞。
除了馬展之外,秦瓊等人皆盡皆得到賞賜,這是情理之中的事。
要是沒有靠山王府,就沒有現在的楊杲,大隋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徹底覆滅了。
在這種情況下,靠山王府眾將的封賞,肯定不是其他大臣能夠比擬。
群臣中有人羨慕,有人嫉妒,卻只能憋在心里。他們能夠身居高位,自然不是傻子,能夠看得清局勢。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大隋朝堂上都是靠山王府派系的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