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伸出自己如今肉乎乎的小手,眼神卻深邃得不像個四歲孩童。
“朱允熥……”他低聲念著這個注定在史書中黯然失色的名字。
作為熟讀明史的后世來客,蘇寧太清楚這個身份背后的困局。
表面上,他是尊貴無比的大明皇孫,開國名將常遇春的外孫,太子朱標的嫡次子。
但實際上,這重重尊崇恰恰是他最大的拖累。
“淮西勛貴……”蘇寧的指尖在窗欞上輕輕劃過。
他的外祖父常遇春,是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大明開國的第一猛將。
舅公藍玉,如今正在北疆叱咤風云,是大明軍中威望日隆的永昌侯。
常氏一族在軍中的影響力同樣盤根錯節(jié),與整個淮西武將集團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而這,恰恰觸動了洪武帝朱元璋最敏感的神經(jīng)。
蘇寧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那位皇祖父的形象……
一個從最底層爬上帝位的梟雄,對權力的掌控欲達到了極致。
他能夠容忍功臣,卻絕不能容忍任何一個可能威脅朱家江山的存在。
“若是那個便宜大哥朱雄英還在……”蘇寧暗嘆一聲。
作為朱元璋親自教養(yǎng)的皇長孫,朱雄英若是繼位,自然能夠駕馭這些驕兵悍將。
太子朱標仁厚賢明,在文武百官中威望極高,也足以平衡各方勢力。
但朱允熥不同。
一個與淮西勛貴關系如此密切的皇子,若是登上皇位,外戚勢力必然坐大。
這是朱元璋絕不能容忍的。
“所以后來才會堅決的選擇朱允炆……”蘇寧的眼神變得清明。
呂氏出身文官家庭,在軍中毫無根基。
選擇朱允炆繼位,既能避免外戚干政,又能借助文官集團制衡武將勢力。
這才是朱元璋真正的考量。
他甚至能夠預見,在未來的某一天,這位皇祖父會舉起屠刀,將藍玉等淮西將領一網(wǎng)打盡,徹底鏟除這個潛在的威脅。
而作為藍玉的外甥孫,他蘇寧的處境將會更加艱難。
“更不用說后世之君的皇后都選自平民之家了……”蘇寧又是苦笑著搖頭。
從明仁宗開始,大明皇帝的皇后多出自寒門,這絕非偶然。
朱元璋立下的這個規(guī)矩,就是為了從根本上杜絕外戚干政的可能。
而身上流著常氏血液的朱允熥,天生就站在了這個規(guī)則的對立面。
寢殿外傳來腳步聲,蘇寧立即收斂了心神,恢復了孩童應有的懵懂表情。
進來的是太子妃呂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