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的不得了。
兩口子六十多歲了,還這么努力干活,為了啥?圖了啥?
圖的不就是百年之后,能有人給自己養(yǎng)老送終嘛,雖說現(xiàn)在說有點早……但是,那是閨女想的周全。
很多人,年紀(jì)小的會覺得,人生有很多選擇,有很多出路。但是到了一定年紀(jì)之后,就會接受自己的平庸,和父母的平凡。待到了年紀(jì)更大,肉眼可見的就只能想著身后的事情了,對于自身,也就僅限于吃飽穿暖,把一切的希望都留在死的時候,能夠風(fēng)風(fēng)光光的。
宋青山就是這種人。
宋秋水倒不知道老爹心理活動如此大,她其實也就是說說而已。
幾個人正聊著,一個穿著深藍(lán)色長袖,有一些廉價的西服褲子,穿著皮鞋的老頭走了過來。老頭走路還挺有勁的,不像太老的樣子,臉色有些紅,左側(cè)的嘴角有一個很大的瘊子,說起來話來,聲音也很穩(wěn)重:“村長,你看八點開還是七點半開?”
老頭正是皮影戲班子的班主徐瑞祥,老頭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一輩子深耕皮影戲。
可以說,一輩子都奉獻(xiàn)給了皮影戲這個行業(yè)。
像喀縣周邊的皮影戲,主要是從關(guān)內(nèi)傳過來的。
在東北這片白山黑水上,文化傳統(tǒng)有很多類型。比如二人轉(zhuǎn),秧歌,高蹺,評劇,遼西太平鼓,皮影戲等等吧,都有著濃厚的地域特色。
可以說,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點。
很多這種傳承,和當(dāng)?shù)靥厥獾纳盍?xí)慣有很大的關(guān)系。
大眾里,有太多小眾文化。
就比如柴米所在的三家村這邊,人們聽皮影戲,就想著聽正宗的皮影戲。
何為正宗?
當(dāng)?shù)氐恼诰褪橇?xí)慣性的掐著嗓子唱,讓聲音顯得穿透力更強(qiáng)。這點特別符合當(dāng)?shù)氐貜V人稀的特性。
也符合當(dāng)?shù)赜^眾比較多的特性。
雖說這個時代,已經(jīng)有了電,有了話筒,但是人們還是傳統(tǒng)的唱法,根本不需要外在的工具。
那對唱皮影戲的功底就特別的考驗了。
唱戲的詞語聲音能傳的遠(yuǎn),且聲音正宗,這才會讓老百姓滿意。
畢竟一場戲,沒準(zhǔn)就空了半個村子,幾百號人一起聽。有的在現(xiàn)場,有的跑樹頂上,也有的在房頂上。
這時候,場地開闊,聲音足夠才可以。所以就誕生了當(dāng)?shù)靥厣钠ぷ拥膽蚯黄び皯颉?/p>
另外一個就是皮影戲的人物道具,當(dāng)?shù)氐奶厣褪切◇H皮。皮影皮影,就是用皮子做的皮影,唱的戲。
當(dāng)?shù)伢H多,就用驢皮。
徐瑞祥走南闖北幾十年,不知道唱了多少場了。他的戲班子就叫徐家班。里邊的人,都是他的家人,諸如老婆兒子兒媳,女兒女婿。
典型的家族企業(yè)……
一大家子都是唱戲的,就沒有什么偷著掖著的了,各司其職,不存在半路不唱了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