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生其實就是故意這般問,因為他也知道不可能。
雖然張大牛幾人年輕力壯,就算他們是行伍出身犯了錯被流放,但大乾多少年都沒打仗了,他們就是想上戰(zhàn)場都沒有機會。
但當時見黑衣人倒下,張大牛卻能在驚愕后第一時間去補刀,怎么看都像是有經驗的。
“東家,俺們四個當初倒是想去從軍,一身子力氣上戰(zhàn)場也是個好漢!再不濟,哪怕當個大頭伙夫兵也行!但里正說每人十兩銀子才能報上名,俺們沒錢,最后就只好離開老家,來京城混口飯吃?!?/p>
謝長生……
“報名還要給錢?”
謝長生不可思議。
在張大牛的解釋下,謝長生這位曾經護國公府的二少爺,一個武將之家的后人,當即就氣笑了!
原來,因大乾這些年與鄰國相安無事,自蕭潛登基上位之后,更是從來都沒有打過仗。
民間百姓,尤其是窮苦的百姓,都一反祖輩的擔憂,反倒歡喜的送自家男丁去從軍。
只因,不打仗能活命,還可以領月俸。
且,一個男子漢本來就吃的多,在家吃不飽,從軍就不會餓肚子了。
對于農戶子來說,在家里種地交完稅糧還吃不飽,不如從軍的出路好,且保家衛(wèi)國是光宗耀祖的事,很多人家都愿意送兒子去。
于是,人一多,那就有的挑。
張大牛四個人知道想去的人多,選中的人少,但他們身體結實,怎能不比村長家那弱柳扶風的病秧子強?
結果誰知道,如今從報名開始就要收錢。
一人十兩,四個人就是四十兩,至于之后被選中,那要花的錢就更多了!
本就是飯都吃不飽的農家子,哪里有錢?
后來還是劉二蛋聽說,縣城里的大老爺在找護衛(wèi)家丁,包吃住還給銀錢。
這活,他們四個能干。
但幾人琢磨一番,覺得縣城里的老爺肯定不如京城里的貴人錢多!
于是,四個鄉(xiāng)下漢子,一路打獵養(yǎng)活自己,手里沒有半分銀錢,卻也靠著在野外生存的本事,來到了京城。
也正是因為有這段經歷,他們四人在流放路上根本不覺得辛苦。
畢竟當初他們餓得眼冒金星的時候都啃過樹皮,眼下流放了算個啥?
至少還有粗面饅頭每日供著呢!
謝長生沒想到大乾治下如此腐敗,小小的里正為何敢這般明碼標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