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衡也笑看著張順生。
“父親,兒子給的下聯(lián)是:兩土為圭,既然不是烏龜之龜,為何加卜成卦?”
謝長生……
這對對子,他是真不會。
若說詩詞歌賦什么的,關鍵時刻自己還能靠背唐詩宋詞裝一波。
但他好歹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好青年,這下聯(lián)對得沒毛病,就是張順生小小年紀就真的如此聰慧么?
謝長生總覺得哪里不太對。
張文瑞猛拍手掌夸贊,
“妙??!五行之土對五行之火!中間又……”
張文瑞到底是個文人,自己一時沒想出來,聽兒子對得如此精妙的下聯(lián)便是忘乎所以的一通夸贊!
張遠衡也是捋著胡須滿意笑說,
“對得好!順生,咱們張家未來崛起的希望就都在你身上了!”
大乾對科舉文人是重視的,尤其是蕭潛登基后,為了削弱謝家以及武將們的地位,更是重文輕武。
張遠衡雖是犯錯流放的官員,但是隨他一起流放的家眷,尤其是子孫后輩若是想科考,仍舊可以通過此舉入仕。
如此,朝廷便給了這些流放的家族一線生機。
當然,他們想要科舉并非易事,得先熬過流放路,還要在流放地落戶生根,之后仍能安心讀書且學識超群、家底兒豐厚的人,才有機會走上此途。
而若想走通此關,那還有更漫長的路在后頭等著。
畢竟,所有人想要科舉得先過童生試,接著就是三年一次的鄉(xiāng)試,次年春的會試,最后到殿試,一關又一關,一關未過就要繼續(xù)考。
花費時間是小,讀書人的開銷巨大,筆墨紙硯昂貴,還有奔赴考場的住宿路費等都是巨大支出,要不然為何會有許多窮書生?就是因為普通百姓想要供一個讀書人出來,在他榜上有名之前,砸出去的銀錢多到自家根本供不起,有時候要舉全族之力或全村之力,能出個舉人就已經是祖上冒青煙了!
天下讀書人就算真的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者都不敢保證自己能榜上有名,更何況流放地的犯人?
因此,學識超群才是關鍵!
張遠衡此時的表態(tài),已經是毫不掩飾自己對張順生的看重。
可魯氏和三個嫡孫聽見這話徹底穩(wěn)不住了!
什么意思?
張家全都靠他?
我們不服!
“祖父,對對子終究是小道。就算張順生擅長這個,可其他學識什么都不會又有何用?!”
嫡長孫張啟明大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