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拍了拍桌子:“這個臭小子,頂撞了老子,還不知道來道個歉?!?/p>
朱標返回東宮,氣也有些不順。
都說鳳陽是龍起之地,有龍氣,可這只是官員,只是皇室說的,問問鳳陽的百姓,哪個會以鳳陽出了個皇帝而自豪?
沒有!
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朱標甚至聽到了一些民謠,說什么“沒入寺廟,滿街和尚”,這不是說鳳陽和尚多,而是說化緣,也就是要飯的人多,因為光頭容易要飯,不少百姓直接剃了光頭。
還有人編排“富貴開淮西,百姓粥米稀”之類的話,這說明朝廷所作所為,在鳳陽一地沒什么好名聲,人心都快敗光了。
若不是親耳所聞,親眼所見,朱標如何都想不到,鳳陽的百姓甚至都不想沾皇室的邊!
太子妃常氏看著不快的朱標,嘆息道:“遷都的事是陛下親自拍板的,當年為了這個決策,沒少發(fā)脾氣,誠意伯都因此而受到牽連……”
朱標憂愁不已:“身為太子,若孤都不敢直言進諫,那滿朝文武之中,誰還敢說話?”
太子妃拉著朱標,安撫道:“妾身并不是怪殿下進言,而是陛下性情急躁,有時候偏固執(zhí),若太過直接,反而容易讓事情變得麻煩。不如去給陛下低個頭,擺低姿態(tài),慢慢勸說?!?/p>
“低頭?”
朱標皺眉。
太子妃拍了下朱標的手背:“皇后可是說了,咱們出行這段日子里,陛下每日過問我們的安危,今日我們?nèi)柊?,陛下可也是在門口徘徊等待?!?/p>
朱標清楚父親對自己的關(guān)懷,他只是不善表達。
“孤再入一次宮。”
朱標起身。
無論如何,都需要先穩(wěn)住父皇的心態(tài),若父皇暴怒,誰知道會牽連到什么事,什么人身上去。
朱標的二次入宮,放低姿態(tài)的認錯,讓朱元璋很是滿意,不等朱標說話,便開口道:“過幾日,朕親自去中都看看,若真如你所言,這中都——是應該暫緩一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