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我得詳細說說我家的這間老房子――它可是我爸胡世海當年能把我媽娶進門里的重要資本:
前面都說了,我爸和我媽都是黃市本地的梅城縣人,我爸,算了,咱就叫他外人都喊他的稱呼“老胡”吧。
老胡同志出生于1990年,今年47歲,僅有初中畢業(yè)文憑,高中都沒上就離開家鄉(xiāng)外出打工了,全國人民都知道,我們鄂省是和川省齊名的勞動力輸出大省,勞力主要沿江輸送至東南沿海富裕發(fā)達的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區(qū)。
老胡從15歲撲騰到22歲,在外闖蕩了足足有六七年的時間,結果什么也沒溷出來。
他一沒文憑二沒本事,在一路上學的同齡人都開始走出校園步入社會的時候,他灰熘熘的回到了老家黃市,早已從當年那個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的沖動少年,變成了一個熱血幻滅、得過且過的庸常青年。
12年時,恰逢國家經濟到達第三個飛速增長十年由盛開始轉衰的轉折點,非實體的泡沫化虛擬經濟開始被扶持成長起來,房價剛剛開始起步要進行之后變態(tài)般的非理性增長,學識有限、目光短淺的老胡同志哪能預見到之后發(fā)生的一切,他當時的需求其實很簡單:
一,我需要在黃市生存下來;
二,我需要給自己找個媳婦。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了,這輩子都不可能再打工了?!?/p>
于是老胡同志決定當個個體戶,做點擺攤之類成本不高的小買賣。
至于“找媳婦”這件事純粹是被家里人逼的,在農村,一般男人到了他這年齡,孩子都三歲多能去打醬油了。
擺攤你得有片合適的地兒,結婚你起碼得有套像樣的房。
恰巧當時沿江片區(qū)附近有很多老舊小區(qū),這些小區(qū)以前是國營造船廠的家屬院,四層樓高的落后棚戶區(qū),后來市里招商引資拉來了很多外地企業(yè),為了安置工人們的生活問題,以政府工程的名義將棚戶區(qū)舊房都改造成了六層樓的單身公寓,這是90年代初黃市最早的一批商品房。
當老胡拿著多年打工積攢和借來的錢買下這里的一間房子時,70年產權的房子都已經被人住了近20年了。
之所以會買到這間房,是因為老胡同志在這小區(qū)院門口有個水果攤位,當時恰好有位認識的房主退休了想回云南老家養(yǎng)老,索性以23萬多元的價格賣給了他,50平的房子,合每平4600多,對比之后此地飛速飆升的房價,簡直是踩了狗屎運般的撿了個大便宜。
男人有了房,老婆就不愁沒有了,更何況是一個農家小子在城里有了屬于自己的房子。
梅城縣的柳林鄉(xiāng)是緊挨著五祖鎮(zhèn)的,經親戚說媒,老胡同志認識了同在黃市且在百貨商場里賣鞋打工的我媽――劇一燕同志。
我媽比老胡小三歲,那年剛19,家中有倆弟弟,由于學習成績一般,考學沒什么前途,為了養(yǎng)家煳口高二時便輟學離家出來打工掙錢了。
農村人,特別是沒什么文化的農村人對“結婚”這件事沒有什么太高的追求,都是出于很樸素的生活目的――“找個異性伴侶,組個家庭,然后一起相互扶持著過日子”。
當老胡跟我媽倆人發(fā)現和對方脾氣性格還算比較能合得來后,認識了還沒半年就結婚了,婚后第二年我就出生了。
我現在所在的這間房子就是他們當年的婚房,我所在的這間臥室就是當年他們夫妻倆的起居室。
我出生之后,在我12歲之前一直都和他們一起睡在這個房間里。
我懷疑我的“戀母情結”就是從那里開始的,因為從小到大,他們都會在等我睡著之后,進行夫妻間的例行房事活動。
但事實上我經常假睡,會在夜里躲在被窩中偷偷窺視他們,因此我很早就從父母的性事中獲得了性的啟蒙,特別是在進入青春期后,我常常會把自己幻想成老胡同志,想象自己正趴在劇一燕同志身上,進行著男女間激烈的人體活塞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