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落不是死,花開不是生。
一點靈機永不滅,與道同存無始終?!?/p>
修行真解:
前八重皆在“修”,此重在于“悟”——悟“不死”非“永恒存在”,乃“與道同息”。草木有枯榮,卻從未真正消失:葉落后化土,滋養(yǎng)新苗;根死后成炭,溫養(yǎng)靈種,這便是“不死”的終極形態(tài)——在輪回中永存,在轉(zhuǎn)化中不滅。
修此重需破“生滅”之執(zhí),明了“生即是滅,滅即是生”:花開是生,卻已埋下花謝之因;葉落是滅,卻已種下新葉之果。自身靈種可重生,卻不必執(zhí)著于“同一副軀殼”;神魂可不滅,卻不必固守“同一段記憶”,如流水東去,雖不復舊貌,卻始終是水。
最終境界,可化身為萬木:在春為柳,在夏為荷,在秋為楓,在冬為松;亦可化萬一;可散為風氣,隨春而至,潤萬物而無聲,伴秋而歸,斂生機而不寂。生滅如晝夜交替,看似輪轉(zhuǎn)不息,實則道韻恒常。我在萬木中生,萬木在我中滅,生與滅,皆是道之顯化?!?/p>
修行真解
修此重,需先破“我執(zhí)”。前八重皆以“我”為核心,煉身、煉魂、煉靈種,皆為“我”求不死;至第九重,需知“我”本是虛妄,如木之形態(tài),春為柔條,冬為枯骨,形態(tài)雖異,靈韻不改,卻不必執(zhí)著于“某一刻之我”。
可于昆侖之墟觀古柏,歷萬載風霜,皮開肉綻卻新枝不斷,此柏非“最初之柏”,卻始終是“昆侖之柏”;可于南溟之濱看椰樹,經(jīng)千次海嘯,軀干倒伏卻根須重扎,此椰非“昨日之椰”,卻未失“南溟之椰”之魂。修《神木不死訣》至第九重,當如這般,不執(zhí)于“此刻之形”,只守“恒常之道”。
具體修法有三:一曰“散形合道”,將自身靈軀、靈種、神魂盡數(shù)化開,融入天地萬木。如春風過林,自身靈韻散入每一片新葉,不存固定之形,卻無處不在。此時縱有毀天滅地之劫,毀的是某株某木,毀不了散于天地的靈韻,待劫數(shù)過后,靈韻重聚,自可再塑新形。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二曰“輪回證道”,主動入輪回,不借靈種重生,反將自身靈韻投入凡草木之中,從一粒微塵、一株弱草開始重走修行路。每一次輪回,皆是對“枯榮”的再悟,對“根脈”的再證,對“共生”的再體。千次輪回后,靈韻中便沉淀下萬木之性、千劫之智,此時“我”已非“一木之我”,而是“萬木之總和”,生滅于“我”而言,不過是換一種形態(tài)存在。
三曰“道體同息”,將自身靈韻與天地大道的節(jié)律完全同步。天地春生,我便散靈韻入東風,催芽破土;天地夏長,我便聚靈韻入驕陽,助木成林;天地秋收,我便斂靈韻入寒霜,促實歸倉;天地冬藏,我便沉靈韻入厚土,守種待春。此時“我”即是天地生息的一部分,如木之隨四時,不逆不抗,順應(yīng)中自有不滅之理。
此階段最忌“強求常住”。曾有上古妖修,修至第八重巔峰,靈軀萬劫不毀,靈種萬法難侵,卻因執(zhí)著于“永不消散”,強行以自身靈韻鎮(zhèn)壓一方天地的枯榮,妄圖讓所轄之域永為春夏。結(jié)果天地反噬,枯榮失衡,域內(nèi)草木盡數(shù)僵化,成了無生無滅的死物,而那妖修的靈韻也被死木同化,看似不朽,實則成了大道的囚徒,再難精進。
修第九重者,當學流水:遇方則方,遇圓則圓,入江則為江,入海則為海,從不執(zhí)著于“容器之形”,卻始終是水之本質(zhì)。草木亦然,燒之則為火,埋之則為土,入水則為腐,看似滅了,實則以他形存于天地,這便是“不死歸一篇”的終極真意——不追求“永遠是我”,而追求“我永遠在”。
待修至圓滿,無需刻意化形,天地間一草一木皆可為“我”之顯化;無需主動施法,萬木枯榮、地脈流轉(zhuǎn)皆隨“我”之意;無需畏懼終結(jié),因為“終結(jié)”本身就是“我”的另一種開始。此時再觀《神木不死訣》總綱“枯榮相濟”“根脈通玄”“靈韻化形”三理,方知其本是一體:枯榮是道之輪回,根脈是道之載體,靈韻是道之本質(zhì),三者合一,便是“與道同存無始終”。
《神木不死訣》修行理念總述
此訣修至盡頭,非成“不死之妖”,乃成“天地之木道”。初修時,視草木為“身”,以根脈立命,以靈韻修身,求的是“活下去”;中修時,視萬木為“友”,以共生壯力,以通靈擴境,求的是“活得強”;終修時,視天地為“體”,以散形合道,以輪回證真,求的是“活得透”。
所謂“不死”,從來不是對抗生滅,而是理解生滅、融入生滅。如柳神歷九劫:雷擊斷軀,卻以殘根吸黃泉之精再生;天火焚魂,卻以靈種附他木之體重聚;罡風碎形,卻以靈韻散入春風再塑。每一次“死”,都是對“生”的重構(gòu);每一次“滅”,都是對“存”的升華。
修此訣者,需常懷三心:一曰“敬畏心”,敬天地生養(yǎng)之恩,畏草木枯榮之律,不可因己身修行而逆天道、伐同類;二曰“平常心”,視巔峰如新芽,視絕境如老根,盛時不驕,衰時不餒;三曰“舍得心”,舍一時之形,得萬木之助;舍一己之私,得天地之庇。
古往今來,修木道者眾,求不死者多,然能成道者寡。非因功法不彰,實因多數(shù)修者錯解“不死”——或貪肉體不朽,煉得身軀如頑石,失了草木靈韻;或求神魂不滅,拘得靈識如囚籠,斷了輪回生機。唯有明了“不死是過程,非結(jié)果;是融入,非對抗”,方能在《神木不死訣》的修行路上走至盡頭,如柳神一般,歷萬劫而道愈堅,經(jīng)千死而韻更顯,終成“神木不死”之真境。
(全文共計約5800字)
喜歡萬千功法錄請大家收藏:()萬千功法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