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式引氣訣:“氣分三世(過去、現(xiàn)在、未來),劍動時氣繞敵三匝,斬其過往、現(xiàn)在、未來之念?!?/p>
詳解:申時神識最敏,需將氣分為三股:一股引向“命門穴”(關聯(lián)過去),一股聚于“神闕穴”(關聯(lián)現(xiàn)在),一股沖向“祖竅穴”(關聯(lián)未來)。劍動時,三股氣先后繞敵三匝,第一匝斬其過往執(zhí)念,第二匝破其現(xiàn)在斗志,第三匝滅其未來希望。
第十式引氣訣:“氣返先天,如嬰兒未啼,純粹無雜,劍動時氣散清濁,邪自消弭?!?/p>
詳解:酉時濁氣沉降,需引天地初開時的“先天之氣”入“黃庭穴”,此氣如嬰兒未啼時的呼吸,純粹無雜。劍動時,氣隨劍光散開,如清水洗滌,清者留、濁者散,邪祟遇之,自然消融。
第十一式引氣訣:“氣散于天地,與風雷水火共鳴,劍為引,天地為刃,同歸于盡?!?/p>
詳解:戌時天地之氣交爭,需將自身氣血化為“引氣”,散于天地之間,與風雷水火建立共鳴。此時劍為媒介,引天地之力匯聚于敵我之間,劍動則力發(fā),天地為刃,敵我皆為祭品,同赴殤途。
第十二式引氣訣:“氣與道合,無處不在,無需引動,念動則劍出,劍出則道成。”
詳解:亥時大道歸寂,此時修煉者之氣已與天地大道相合,遍布寰宇,無需刻意引動。心念動處,便是劍出之時;劍出之處,便是大道彰顯之地,誅逆護正,自然而然。
第四章
修煉禁忌·警示真言
《誅仙劍訣》威力無窮,然其禁忌如附骨之疽,稍不留意便會萬劫不復,蜀山歷代掌門皆將此禁忌刻于“誅仙臺”石壁,日夜警示弟子。
一忌“心不正而強練”。此訣以“衛(wèi)道”為基,若修煉者心有邪念、貪圖霸權,劍氣便會染“戾氣”。初期表現(xiàn)為劍招帶血光,修煉時心神不寧;中期則經脈被戾氣侵蝕,皮膚出現(xiàn)血紋;中期則會被劍氣反噬,化為嗜血狂魔,見人就殺,最終被同門清理,魂飛魄散。據(jù)《蜀山罪錄》記載,唐末弟子“血煞子”便是因此墮入魔道,一夜之間屠戮三城百姓,最終被七位長老聯(lián)手以“太極歸虛”式困于“鎖妖塔”,永世受劍氣穿心之苦。
二忌“式躍進而貪功”。一十二式需循序漸進,前式未精則后式難成。如“鋒芒裂穹”未練就強練“萬劫誅心”,會導致剛猛之氣與陰柔之氣在體內相沖,引發(fā)走火入魔;“陰陽逆亂”未成就妄練“乾坤碎滅”,則陰陽失衡,內火焚身,五臟六腑皆會被燒為焦炭。明代時有位天才弟子,十年練成前五式,便急于修煉“九幽噬魂”,結果幽冥之氣與體內陽氣相沖,七竅流血而亡,死時狀若厲鬼。
三忌“輕用同殤而殉妄”。第十一式“天地同殤”非到“正道將亡、蒼生遭劫”之時不可用,若為私仇、為虛名而輕用,便是違逆此式“護道”之旨,天地之力會反噬其親族,使其血脈斷絕。南宋時,有位長老為報師弟被殺之仇,對魔教一個分舵施展此式,雖滅了分舵,卻導致其家族三代男丁皆暴斃,自己也化為飛灰,蜀山為正視聽,將其名從“英烈祠”中移除。
四忌“執(zhí)于殺而忘道”?!罢D仙”是手段,“證道”是目的,若執(zhí)于殺戮,認為“殺盡天下逆者便是正道”,則永遠無法觸及第十二式。劍祖曾言:“劍可誅人,不可誅心;道可護人,不可強人?!惫市逕捳咝璩选氨瘧懼摹保懿粴t不殺,能感化則感化,方能悟透“誅仙證道”之真意。清代弟子“無塵子”劍術通神,卻嗜殺成性,認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最終在沖擊第十二式時,被自身劍氣斬為兩半,劍碎道消。
第五章
傳承軼事·蜀山劍影
千年前的“滅魔之戰(zhàn)”中,魔教教主“玄陰子”以“萬魔噬魂大法”污染了蜀山七十二峰的靈脈,蜀山弟子死傷慘重。當時掌門“凌云真人”已至“天地同殤”境,為護靈脈,他于“劍祖巖”前施展此式,引七十二峰殘存劍炁與玄陰子同歸于盡。他死后,鮮血滲入劍祖巖,使巖上浮現(xiàn)出《誅仙劍訣》全式圖譜,為后世弟子留下完整傳承。如今劍祖巖上的血跡仍在,遇魔氣則會發(fā)出金光,警示著蜀山面臨的危機。
三百年前,女弟子“林月溪”以女子之身修煉此訣,因世俗偏見,被同門嘲笑“女子柔腸,難成誅仙劍”。然她心志堅定,于“淬劍池”中苦修二十年,將“萬劫誅心”式練至化境。在圍剿“尸妖國”時,面對百萬尸妖,她不費一兵一卒,僅憑“萬劫誅心”式引無形劍氣入尸妖群,使尸妖心神大亂,自相殘殺,最終尸妖國不攻自破。此戰(zhàn)之后,再無人敢輕視女子練劍,蜀山也因此開設“月溪閣”,專門收錄女子劍修的感悟。
百年前的“劍劫”中,蜀山劍器失控,皆欲反噬其主,起因是一位弟子修煉“九幽噬魂”時走火入魔,魔氣污染了劍冢。當時大長老“虛谷子”已悟“太極歸虛”式,他孤身闖入劍冢,以自身為“鼎”,引失控劍氣入體,再以柔勁化解。七日七夜后,劍冢恢復平靜,而虛谷子卻油盡燈枯,坐化于劍冢中央。他坐化之處,長出一株“歸虛草”,此草葉如劍形,可中和暴戾劍氣,如今已成為蜀山弟子突破瓶頸時的護身之物。
第六章
終章·劍歸正道
《誅仙劍訣》一十二式,如十二道關卡,考驗著修煉者的劍心、道心、仁心。從“鋒芒裂穹”的一往無前,到“誅仙證道”的與道合一,修煉的不僅是劍招,更是心境;追求的不僅是威力,更是正道。
劍在手中,是守護的工具,而非殺戮的利器;訣在心中,是正道的指引,而非霸權的階梯。蜀山劍修歷代相傳:“劍可誅仙,亦可護生;訣可滅魔,亦可渡人?!贝四恕墩D仙劍訣》的最終奧義。
如今,蜀山云海依舊翻涌,七十二峰劍炁如龍盤旋,《誅仙劍訣》仍在一代代弟子手中傳承?;蛟S他們中難有劍祖那般悟透終式的大能,但只要有人持劍衛(wèi)道,只要“誅仙非殺,乃證道”的信念不滅,這劍訣便會如蜀山主峰般,萬古不倒,光照寰宇。